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兰州大学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西蒙(Simon )的有限理性说

【答案】有限理性是指:人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一种状态。这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限理性的主要倡导者西蒙(Simon )提出的。西蒙认为:人类在经济的舞台上,面对了众多选择和决定,但是人储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却十分有限。许多人想要依理性来行事,但却只具备有限的理性。因此他们努力消化庞大的信息,而且因为没有能力深入了解所有的可能性,于是往往选择了还算“差强人意”的解决方案。而非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主张的“最佳”解决方案。西蒙认为有限理性的理论是“考虑限制决策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约束的理论”。他提议将不完全信息,处理信息的费用和一些非传统的决策者目标函数引入经济分析。

2. 教育投资

【答案】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从投资对象来说,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以培养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这是主要部分; 二是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以提高在职劳动力的智力水平,包括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干部教育、知识分子教育,以及电大、函授大学和各种形式的业余教育的投资。从投资者即投资主体来说,教育投资主要包括国家投资、集体企事业单位投资和个人教育投资。教育投资具有周期性长、弹性大、长效性、间接性、多效性、高效性和特效性等特点。教育投资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主要包括国家投资、社会投资和受教育者家庭或个人投资。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实行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团体和劳动群众多渠道筹集的方针。

3. 教育成本

【答案】教育成本是指培养学生所耗费的社会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其货币表现为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直接和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按不同标准,教育成本有不同分类:①社会平均成本和个别成本; ②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 ③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④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 ⑤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⑥生均年教育成本和生均全期教育成本; (7)教育要素成本、教育工资成本、教育边际成本、教育单项成本、教育精神成本等。从成本核算角度,有不同计算公式:教育成本二教育社会成本+教育个人成本; 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 教育成本=教育固定成本+教育变动成本。研究教育成本,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和分析,有助于教育部门提高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教育和学校管理水平,有助于教育计划和学校计划的编制,教育经费的合理负担等。

二、简答题

4. 简述劳动简化比计算方法的一般计算步骤。

【答案】劳动简化比(简化系数)计算方法是按照一定的数量关系,将复杂劳动量简化为简单劳动量,计算出简化后的劳动总量中有多少是由教育因素而增加的劳动量,进而求出增加的劳动量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方法。劳动简化比计算方法的一般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计算的基期和报告期,并统计这两个年份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人数数值。

(2)确定使用劳动简化比的尺度或媒介,计算出劳动简化比的具体数值。确定劳动简化比的尺度和媒介主要有:

①以劳动者工资为媒介;

②以劳动者受教育年限(程度)为尺度;

③以劳动者受教育的学习费用为标准;

④以劳动者教育程度所创造的劳动生产率为尺度。

(3)计算基期和报告期平均简化比并列表统计详细数值。其计算公式为:

(4)计算因教育因素增加的劳动量。计算公式为:

(5)计算教育对国民收入或经济增长的贡献。

绝对值公式:

5. 简要说明确定教育投资总量规模与速度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案】确定教育投资总量,必须遵循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要求的原则,即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指标。教育事业发展目标高、规模大、速度快,则要求教育投资总量就多,反之则少。反映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指标有四种。

第一,义务教育普及率及增长率。具体指标数据包括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在校学生数、义务教育适龄人口数等。

第二,非义务教育的升学率及其增长率。这主要反映中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义务教育后升学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或者说中等教育在学人数占该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反映了中等教育发展的规模; 该年龄组人口每年平均入学人口,即每年平均增长率,则反映了中等教育发展速度。

第三,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及其增长率。考察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每万或每十万社会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反映其发展规模; 以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增长率反映其发展速度。

第四,成年人口当中的扫盲率以及职工、农民接受各种业余教育和各种培训的增长率等。 我们在确定教育投资总量时,必须十分注意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目标,如果目标过高、规模过大、速度过快,则必然大大加大教育投资总量,当社会经济实力承受不犷这样大的压力,就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结果,不仅不会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会使已经发展起来的教育规模和速度

受到影响。我国目前在确定教育投资总量时,要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我国在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当中,存在着追求高目标、大规模、快速度的严重倾向。

6. 简述教育经费管理的原则。

【答案】教育经费的管理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健全规章,依法办事

我国教育财务行政己建立起许多规章制度,但还不系统、不完善,有的还不尽合理。特别是教育财政方面的法规还没建立起来,每年正常的教育经费拨款得不到保证,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影响。当前我国改革形势发展也较快,许多旧的具体的教育财务的规章制度己经不再适用,新的规章制度又没有制定出来。因此,要加强教育财务行政工作,必须完善社会主义财政制度,使教育财政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从实际出发,量入为出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争取使教育经费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另一方面,又要从我国当前现有的经济实力出发,根据生产的发展所能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确定教育事业的规模和速度。要把需要与可能、目前和长远结合起来,做到既量力而行,又积极挖潜,广开财路,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3)面向基层,服务教学

教育财政的活动的目的是要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通过教育财政的手段来调动办学单位的积极性。为此,教育财务部门的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特别是要深入学校,了解情况,尽力解决学校经费中存在的难题。由于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基层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教育财务人员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积极为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

(4)勤俭办学,讲求效益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尤其在我们国家目前还不富裕,财力不足,教育经费缺乏的情况下,更应该注意勤俭节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教育事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由于我国当前教育投资的效益不高,在教育活动中浪费也比较大,所以讲求办学效益是当前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5)经济公开,民主管理

经济公开是指教育财务部门在安排和使用教育经费时,应将有关教育经费的政策、标准予以说明。基层教育部门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也应定期向所在单位群众公布。民主管理是指一些较重大的财政政策的变动或制定,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让群众参与财政政策的制定以及对教育经费的安排和使用进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民主理财的风气,保证教育经费安排得当,使用合理,充分发挥教育经费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7. 如何编制教育计划?

【答案】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通常,把教育计划看作是对教育发展的一个设计。这个设计具体是由收集分析信息、设定目标、实施方案的拟定与选择、实施中的反馈与调整四个步骤所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