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欧语学院816综合考试(法)之中国文学史新著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五言律诗
【答案】五言律诗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它是律诗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律诗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最终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言古诗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其格式是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有仄起、平起二格。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代表诗作有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李商隐《蝉》等。
2. 元曲四大家
【答案】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四大家都不求仕进,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和人民联系密切。其代表作品大都能真实地反映元代社会现实,思想内容深刻,生活气息浓烈,且与舞台演出结合紧密,人物语言生动形象,戏剧冲突集中、紧凑。四人中,关汉卿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是我国古代戏剧的奠基人。
3. 尚书
【答案】《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告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及文化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显示着早期历史散文的文学水平及特征。
4. 文道一贯
【答案】文道一贯是朱熹倡导的文学观点。他强调文道统一,认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枝叶,二者可、能分开,反对“文以贯道”。主张人们只要修道明理而力行不倦,文便能随道的产生而产生,好的文章便是文道合一的产物。他强调道外无物,也就是强调道外无文。他坚决反对道自道、文自文的看法。
二、论述题
5. 以下首诗为例谈杜甫律诗的特点与成就。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答案】《登高》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1)杜甫律诗的特点
①内容上的写实倾向
诗的开首四句,是对登高所见秋景的描绘。这四句诗,一粗一细,一虚一实,通过具体形象写尽了登高所见秋景,为以下悲秋作了准备。诗从颈联开始转入集中抒情,短短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多层可悲的意思。尾联继续写悲秋,而内容更加侧重眼前,最后写诗人连借酒消愁排遣苦闷都不能做到,更是可愁可恨。
②思想情感上的博大开阔
杜甫的这首悲秋诗,不同于文人骚客的无病呻吟,它凝聚着诗人毕生艰难求索而不遇的感哨。杜诗并不是一味哀伤,而是蕴含着悲壮的感情,能使人感受到诗人那种博大的胸怀。杜甫思想的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各种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6. 试述曹操诗歌内容及艺术特点。
【答案】曹操是建安诗歌的主要倡导者,其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以诗歌为主,现存的二十多首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他的诗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既有民歌特色又有所创新。
(1)曹操诗歌的内容
①反映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正义感和悲愤情绪,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同情。
《薤露行》对何进误国、董卓殃民有很真实的描绘。《篙里行》揭露初平元年袁绍等人兴兵讨伐董卓,内部混战的情形,突出地写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惨象。《苦寒行》和《却东西门行》描写征人的生活和他们的思乡之情,十分逼真。
②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类诗慷慨悲壮,具有更浓厚的抒情色彩。如《短歌行》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统一天下的壮志。
③表达人生短暂的哀叹。渴望建功立业,实现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如《观沧海》。
(2)曹操诗歌的艺术特点
①诗歌形式的大胆创新
这些乐府歌辞虽沿用汉乐府古题,却并不因袭古辞古意,而是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
的精神,“用乐府题日自作诗”,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出新的面貌。曹操首开以乐府古题自作诗的风气,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曹操诗歌具有鲜明的民歌特色,他将诗歌提升到一个汉乐府民歌未曾达到的领域,从而使诗歌表现鲜明的文人性。曹操五言诗显示了由言志向抒情转型的痕迹,并为后来山水诗、意象写法奠定了基础。
②富写实精神,抒雄心壮志
汉末建安时期,是中国社会最混乱、最黑暗的时期,曹操直接以汉末大乱为题材,描写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以《薤露》《篙里行》为代表,真实地描绘了天下动乱、生灵涂炭的苦难情景。《燕露行》写了汉末董卓之乱的前因后果,读来如浏览一幅汉末的历史画卷。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
最能反映曹操政治家的伟大胸襟和宏伟抱负的是他的咏志抒怀诗。《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堪称这方面的杰作。在这些诗中,总体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就是“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识。曹操诗作的创作特色及其艺术魅力在于“气吞山河的壮志”“大悲大壮的情怀”“阔大雄奇的意境”,这些充分体现了曹操诗歌的崇高美。
③悲凉慷慨,沉雄古朴
曹操把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控惚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而且以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爱好、提倡诗歌创作,遂使建安诗坛人才之蔚茂,一时彬彬,奠定了其建安文学领袖的地位,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亦影响了后来杜甫、白居易等人之文风。
曹操的诗通过朴质的形式披露其胸襟与豪情,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曹操的诗歌具有’降慨悲凉的艺术风格,虽然这种风格为建安时期许多作家所共有,但在曹操的诗歌中体现的最为突出。曹操诗歌中弥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忧世之乱,忧才之失,忧己之志,构成了曹操诗歌的感时伤事的情感基调。他的诗气势磅礴,格调悲壮,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幅悲凉壮美的人生画图。
7. 试分析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创作特征。
【答案】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其诗整体风格平淡自然,亲切真挚,笔法清新,描写细腻,以情化理,以理入情,达到了哲理性与形象性的统一。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创作特征具体表现为:
(1)以平常景、寻常事入诗
陶渊明的诗的内容均为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诗中的生活场景又为人们习见,如村舍、鸡犬、桑麻、豆苗、耕种、风雨等。他的诗正是选择了带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和事物,并且通过朴素的语言,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艺术地再现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使人感到诗人对农村、对土地的热爱,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让人一读就懂,倍感亲切。陶渊明刻画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文字清新质朴,有无尽的神韵。
(2)率真隽永的感情
陶诗的真正魅力和感人之处,在于它所表达出来的率真隽永的思想感情。陶渊明的作品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