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基于交换权利视角的城市贫困问题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关键词:城市贫困,交换权利,三维致贫空间,系统反贫

  摘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都是一个逐步摆脱贫困的历史;任何一个社会发展的历史都是一部反贫困的历史。城市贫困作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研究城市贫困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贫困问题的研究取得相当大的成就,在城市贫困内涵、城市贫困人口界定、城市贫困发生等方面已形成了诸多规律性的认识。但是随着空间、时间的转变,城市贫困问题发生着复杂的变化,因而,对其研究也就存在着很大空间。文章利用阿马蒂亚·森贫困理论,以西安市为例对中国城市贫困的发生进行了解释,认为贫困不是因为现实中没有足够的食物或者服务供给,而是由于交换权利下降所致。文章进一步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工具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就业、收入、生产方式、社会保障等因素对交换权利下降的作用力的关联序排列,并据此探讨城市反贫困的对策。
本文分为六章内容:
第一章是问题的提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采用的方法及文章可能的创新之处作了概述。
第二章是城市贫困问题的相关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第三章对城市贫困现状进行了概述。首先,就宏观层面对我国城市贫困现象进行概括、描述;其次,就微观层面具体对西安市贫困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描述和分析。
第四章采用阿马蒂亚·森的贫困理论作为研究分析工具,即借鉴使用权利方法,对西安市的贫困进行理论层面的剖析,揭示城市贫困发生是因为交换权利下降导致,进而从个人、市场和政府三个维度分析交换权利下降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西安市贫困的性质及交换权利下降所带来的影响。
第五章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对西安市贫困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导致交换权利下降的就业、收入、生产方式、社会保障等因素的作用力作了关联序分析,得出就业、社会生产方式、最低保障标准和收入与交换权利的关联序依次降低。
第六章提出对于城市反贫困的几点思考,认为应在正确认识城市反贫困本质的基础上系统性提高交换权利,并且应从城市反贫困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城市反贫困目标的任务安排和提高城市反贫困能力等多个层面着手,切实提高贫困者的交换权利,使其脱贫,步入正常生活状态。
第四、五章为文章的重点。二者对西安市贫困问题做出了较为详细,深入的探讨。第四章从理论角度,利用阿马蒂亚·森的贫困理论,采用、借鉴权利方法对西安市贫困现象进行了剖析:西安城市贫困的发生并不是因为现实中没有足够的食物或者服务供给,而是由于贫困者交换权利的下降所致。具体而言,影响一个人交换权利的主要方面——就业权利、生产方式、社会保障等的变化所致,而这些因素的变化又取决于由个人、市场、政府构成的三维致贫困空间的作用。第五章从实证角度,利用邓聚龙的灰色关联理论,对影响交换权利变化的主要方面——就业、生产方式、社会保障、收入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以贫困发生率、平均每户就业面、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非农GDP占城市总GDP的比例、最低保障水平、人均收入等为行为序列,采用灰色关联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对于贫困发生率作用的行为序列的关联序排列,从而明确各种权利对于交换权利的具体影响力。
文章在研究过程中力求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西安市作为个案,从交换权利视角对城市贫困问题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