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大学专业学位中心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研究方法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描述性研究
【答案】描述性研究是一种对研究的总体或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它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
(1)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特别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
(2)描述性研究通常需要采取严格的随机抽样方法来选择研究对象,并且研究样本的规模要比探索性研究中的规模大得多。
(3)描述性研究中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以自填、邮寄或结构式访问等方式进行的问卷调查。所得的资料必须经过统计处理(通常是在电子计算机的辅助下进行),得出以数量形式为主的各种结果,并要将这些结果和结论推论到总体中去。
(4)描述性研究在对社会现象进行认识上,比探索性研究前进了一大步。如果说探索性研究只是对现象的一种初步的“探测”的话,那么,描述性研究则可以说是一种对现象的全面的“清查”和系统的反映。
2. 内容分析
【答案】内容分析是20世纪才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文献研究方法,是指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与分析的一种研究技术。研究者所分析的只是这些外在的、表面的内容,而不是内容的深层解释。“进行客观的、系统的”描述,意味着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决定的计划,采取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而“定量的”描述则说明内容分析方法的基本性质。它意味着,在内容分析中,其基本目标通常是决定内容中某一项目的频数,或者决定某一类别在整个内容中所占的比例等等。
3. 探索性研究
【答案】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需要进行这种探索性研究的要求,经常出现在下列两种情况中:
(1)当研究者准各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十分特殊、十分新鲜,且很少有人涉及时:
(2)研究者本人对打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不大熟悉、了解很少时。
探索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进行考察,达到对这一现象的初步了解。同时,它还可以为更深入、更系统、更周密的研究提供指导和线索。
4. 样本规模
【答案】样本规模又称为样本容量,它是指样本中所含个案的多少。确定样本规模也是每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统计学中通常以30为界,把样本分为大样本(30个个案及以上)和小样本(30个个案以下)。
5. 同组研究
【答案】同组研究又称为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它是指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同组研究主要用来探讨人们的行为、态度或意向的改变模式和变化过程,分析影响这种改变的各种因素。
同组研究与同期群研究比较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同组研究每次研究时,所用的都是同一个样本。
二、思考与实践
6. 一个年轻的研究者希望观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就业倾向。他可以采取哪些不同的观察方法? 每种力一法各有什么利弊?
【答案】研究者可以采取的方法如下:
(1)实地观察。即研究者到一个大学校园中进行实地观察。
优点:
①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实地观察研究者所寻求的是一种更具有情感性的和人文主义类型的资料,他们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也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方式特别适合那些不便于或者不可能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②研究的效度较高。相对于问卷调查中最大的问题一一表面化、简单化现象,实地的深入观
察,设身处地的感受、理解,具有很高的效度一一研究者测量的确是他所希望测量的概念或现象。
③方式比较灵活,弹性较大。实地观察研究的操作程序不是那么严格,只需要较少的准备工作。在研究进行的过程中,可以随时修正研究的目标和设计。对于不同的研究背景或不同的研究对象,实地观察研究中的具体操作也比较灵活。
④适合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由于实地观察研究不仅要深入实地,而且要在实地生活相当一段时问,因此,对于研究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来说,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尤其是在对个人或小群体的研究中,这种优点更为明显。
缺点:
①概括性较差。由于实地观察研究所得到的基本上是定性资料,且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某个
个案为对象,因而其资料既难以进行定量分析,也无法概括大的总体。这样,其所得结论也难以推广到更大的范围这是实地观察研究方式比较大的缺陷之一。
②信度较低。实地观察研究中研究者主要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所处的是一种被动的地位,对观察场景也往往缺乏控制,因而其所得的资料比较琐碎、凌乱,不易系统化。同时,由于实地观察研究强调研究者的主观作用,强调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移情理解,因此难以检验其信度。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因时间、地点、人物的变动或流失的影响,也造成研究者很难对原先研究的对象或现象进行重复观察或研究。
③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实地观察研究者的观察并非像照相机或显微镜那样处于所观察的对象之外,实际上,观察者是他正在观察的对象的一部分。
④所需时间较长。由于参与生活的需要,实地观察研究方式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通常少则几个月,长则好几年。这种长时间的要求,不仅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个困难,有时对于所研究的对象来说也是一种困难。
⑤伦理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是针对参与观察中隐藏研究者身份的做法提出的。它所包含的实际问题是:第一,研究者有没有为了研究的目的而欺骗研究对象的权利? 第二,研究者作为社会的成员,应不应该为了研究而采取欺骗研究对象的做法?
(2)非参与观察。即研究者处于大学生群体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不对大学生群体产生影响。
优点:
观察者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形象地说,局外观察就是“冷眼旁观”或“坐山观虎斗”。最理想的局外观察是观察者隐蔽起来观察,使被观察者一点也意识不到有研究者在场正在观察他们。
缺点:
研究者不参加被调查者的任何行动,有时候不能够完全理解被调查者的心态和行为原因。 (3)参与观察。即研究者深入到人学生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人学生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观察。
优点:
参与观察导致研究者把他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强加于他试图理解的那个社会世界的可能性最小,它常常是在“没有先入之见”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探讨的。因此,它为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提供了最好的方法。
缺点:
参与观察方法的缺点是:
,①其所得到的资料往往缺乏信度(即缺乏可靠性)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的程序是不明确的,
它的观察是不系统的,它的资料是难以用数量表示的,它的研究结果也是无法重复的。
②参与观察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的敏感性、领悟能力和解释技巧。
③在参与观察的整个过程中,主观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很大,而很难有比较客观的评价标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