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远期汇率
【答案】远期汇率,也称期汇率,是交易双方达成外汇买卖协议,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外汇实际交割所使用的汇率。这一汇率是双方以即期汇率为基础约定的,但往往与即期汇率有一定差价,其差价称为升水或贴水。直接标价法下,当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时我们称为外汇升水;当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时我们称外汇贴水。升贴水主要受利率差异、供求关系、汇率预期等因素影响。另外,远期汇率虽然是未来交割所使用的汇率,但与未来交割时的市场现汇率是不同的。前者是事先约定的远期汇率,后者是未来的即期汇率。
2. 蒙代尔的货币、财政政策搭配模型
【答案】蒙代尔在论述政策搭配时,用预算作为财政政策的代表(用横轴表示),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代表(以纵轴表示),来表述其思想方法(见图)。
图 蒙代尔模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图中,IB 曲线表示内部均衡,在这条线上国内经济达到均衡。在这条线的左边,预算过小,国内经济处于衰退和失业;在这条线的右边,预算过大,国内经济处于膨胀。EB 曲线表示外部平衡,在这条线上国际收支达到平衡。在这条线的上边,表示国际收支逆差;在这条线的下边,表示国际收支顺差。沿预算轴线向右移动,表示财政政策的扩张、预算增加;向左移动,表示财政政策的紧缩、预算削减。沿货币扩张轴线向上移动,表示货币政策的扩张,银根放松(对应的是利率下降);向下移动,表示货币政策紧缩,银根收紧(利率上升)。IB 曲线和EB 曲线的斜率都为负,表示当一种政策扩张时,为达到内部均衡或外部平衡,另一种政策必须紧缩;或一种政策紧缩时,另一种政策必须扩张。蒙代尔假定,预算对国民收入、就业等国内经济变量影响较大,利率对国际收支影响较大。譬如在收缩货币的同时,只需要较少的预
算扩大即可使国内经济平衡;而在预算扩大时,只需要较少的货币收缩就可以使国际收支平衡。这样的关系在图1上表现为,IB 曲线比EB 曲线更为陡峭。
基于这样的假定,蒙代尔认为,当国内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都处于失衡状态时(比如在区间I 的点A 时),就采用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衰退问题,扩大预算,使点A 向点B 移动。同时,应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解决国际收支问题,使点B 向点C 移动。对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如此反复搭配使用,最终会使点A 切近点0。点0表示国内经济达于均衡和国际收支达于平衡,即内外同时均衡。
需要指出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都不是单一的,并不是说财政政策只会影响内部均衡,而货币政策只影响外部平衡。譬如,当政府扩大预算时,国民收入增加,一方面,收入增加会带来进口需求增加,形成经常账户的逆差;另一方面,在货币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会上升,进而形成资本账户的顺差,这都会对外部平
衡带来影响。之所以用财政政策来调节内部均衡,用货币政策调节外部平衡,完全是基于预算和利率对国内外经济变量影响各有强弱这一假设之上的。只有选择影响力较强的政策对相应变量进行调节,才可能以较小代价使经济重新回到内外均衡的位置上,这就是蒙代尔提出的最优指派原则在政策搭配中的运用。上述政策搭配的原理可同样推广到区间1[、区间III 和区间IV ,由此我们得到如下几种搭配(见表4-5所示)。
表4-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3. 三元悖论
【答案】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 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它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①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②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③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4. 竞价制度
【答案】竞价制度是一种市场交易制度。在竞价制度下,买卖双方各自报出意愿交易的价格、方向和数量,双方或者直接进行交易,或者由各自的经纪商把交易指令呈交到交易市场,根据已
有的指令情况进行撮合从而达成交易,根据交易的连续性,竞价制度又可分为集合竞价机制和连续竞价机制。
5. 国际资本流动
【答案】国际资本流动是指国际资本转移。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或者说,一国居民向另一国居民贷款或购买资产所有权的活动。国际资本流动产生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但当时规模较小,并且主要发生在宗主国及其殖民地或附属国之间。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流动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流动规模的增长更为迅速,且流向也发生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民族经济,也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外国资本流入,这就形成了战后国际资本流动错综复杂的局面。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又有了新的变化:国际资本流动更加活跃,在世界经济中与国际贸易平分秋色;资本输出、输入区域全球化;国际资本的主要投资市场转移到了工业发达国家;国际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的速度减慢;国际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比重较小,流向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比重日益上升;经济区域内资本流动逐年增加。引起国际资本流动的最根本原因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过剩资本要寻求高额利润。而客观上,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为开发本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或者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也确实需要输入资本。而就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经济的影响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而且对不同国家,其对经济影响又各不相同,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媒介是国际长期资本市场和短期资本市场。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了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动的进一步扩大。
6. 汇率目标区
【答案】汇率目标区的含义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汇率目标区是特指美国学者威廉
姆森(
政策协调方案。
广义的汇率目标区是泛指将汇率浮动限制在一定区域内(例如中心汇率的上下各10%)的汇率制度。汇率目标区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汇率制度的特点包括:a. 目标区中当局在一定时期内对汇率波动所限定的区间限制是比较确定的,并且目标区下汇率变动的范围比较大;b. 目标区制下,政府并不像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中那样严格承诺在任何情况下都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将汇率维持在目标区内,而只在其认为必要时利用货币政策等措施将汇率变动尽可能地限制在目标区内。依据目标区区域的幅度、目标区调整的频率、目标区的公开程度以及对目标区进行维持的承诺程度,目标区可分为严格的目标区与宽松的目标区两种类型。前者的目标区区域较小、极少变动、目标区域公开、政府负有较大的维系目标区的义务;后者则是目标区区域较大、经常进行调整、目标区域保密、政府只是有限度地将货币政策运用于对汇率目标区的维持。
7. 套补的利率平价
)于80年代初提出的以限制汇率波动范围为核心的:包括中心汇率及变动幅度的确定方法、维系目标区的国内政策搭配、实施目标区的国际政策协调等一整套内容的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