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616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系统的特征。
【答案】在系统论中,系统是指由一定数量并且相互联系的因素所组成的统一体。系统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相关性
任何事物都是与其他事物处于相关性之中,事物内部诸要素也处于相关性之中。这种相关性集中体现为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整体性
事物的相关性形成了事物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表现为,对于外来作用,系统能作为一个统一体作出反应,而不管这种外来作用直接作用于系统的哪一个部分; 同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功能和性质。一般系统论就是对整体和整体性进行科学探索。
(3)有序性
系统内部结构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组织化特征,每一系统都由若干作为要素的子系统所组成,而子系统又由一定数量的要素组成。在这种层次等级式的结构中,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都处于特定的位置,形成一定的顺序和规则,即有序性。同时,系统内部的“序”必须在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中才能保持和发展。从系统的整体发展方向来看,系统的形成是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的不断演化的过程。
2. 世界观与人生观
【答案】(1)世界观
世界观是指人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世界观在社会生活中关系到人们对自然、历史的根本性理解,关系到人们对待生活的根本态度以及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准则。
(2)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人生观决定人们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主要包括对人的本质和人的生存方式的认识,对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的理解,并具体地表现为对生死、祸福、荣辱等问题的看法。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3)关系
①世界观包含着人生观。世界观理论从总体上揭示人与世界的关系,论证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阐发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通过对人的活动的规范和引导,实际地塑造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人生观。
②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必然渗透着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生的不同态度必然包含着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不同理解。人对自身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从根本上说,人生观是一个如何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世界观问题。
(4)评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存在方式、人与世界关系的本质、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争取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为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以及自由与必然、理想与现实、有限与无限的关系,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和实现人生的价值,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 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
【答案】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1)矛盾存在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意义
①从共时性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处处有矛盾。
②从历时性看,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时时有矛盾。
(2)承认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
坚持辩证法的前提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在对任何事物,任何时候,都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并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矛盾; 既要坚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认识事物,从矛盾的两个办面看问题,即坚持“两点论”,又要全面地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防止片面地看问题。
4. 如何正确认识事物的“量”?
【答案】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事物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
正确认识事物的“量”包括:
(1)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在一定范围内,事物的量的增加和减少,不会改变事物的质。尽管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但量与事物也是不能分开的。没有任何量的规定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量; 离开一定具体事物的所谓纯粹的量,在客观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因为仟何量都是一定事物的量。
(2)事物的量也是多方面的,人们依据社会实践的需要,考察事物一定方面的量。
5. 谈谈《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答案】《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而撰写的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纲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
(1)《宣言》的彻底唯物主义性质
《宣言》是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去说明人类
社会的历史发展的。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宣言》指出,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阶级的理论不同,《宣言》把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根源归结于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宣言》还分析了资产阶级时代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是如何决定这个时代的政治的、精神的历史发展的。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资产阶级的政治上的成就相伴随。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宣言》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了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由此必然产生的后果就是政治的集中。这说明了经济的集中是政治集中的基础,政治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经济的发展决定的。《宣言》还驳斥了资产阶级的超阶级观点和永恒真理的说教,具体地考察了宗教、道德、哲学、教育、法等意识形态的阶级实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2)《宣言》的历史辩证法性质
《宣言》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从产生、发展到灭亡的历史必然性。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现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也不是凭空出现和永恒不变的。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和交换方式与封建所有制关系形成了矛盾运动。而且打破封建所有制关系,建立起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就成为历史的必然。现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正是在这种矛盾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宣言》论证了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阶级社会,它以新的资本主义剥削代替旧的剥削方式,阶级关系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直接对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具有不同于以往阶级斗争的新特点。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深刻分析,《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宣言》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变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然后无产阶级必须运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都集中在国家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并不是为了使这种统治永恒化,而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最终目的:消火一切阶级和阶级对立,实现共产主义。随着阶级的消灭,无产阶级的统治本身也将随之消亡。
(4)评述
《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伟大纲领。它用新世界观深刻地分析了最重大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实践、革命性和科学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高度统一。《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地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问世,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己经成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指南。
6. 简述相对静止的原理及其意义。
【答案】相对静止是指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