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4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之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真人秀
【答案】真人秀,又称真实电视。有学者概括为“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认为自愿参与、规定情境、给定目的、特定规则、竞争、记录和加工这些元素构成了真人秀节目的共同特点。3. )’一播剧答:广播剧是指供广播电台播送的戏剧作品。运用对白、独白、唱词等手法,以及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以加强气氛,并穿插必要的解说词,以帮助听众了解剧中的情境和人物的动作状态。
2. 混合模式
【答案】混合模式是指一般以时段为标志,以多方面的内容来满足多方面的受众的需求,介于内容集约模式和对象集约模式之间的一种节目编排的结构模式。混合模式板块式节目的受众群比较广泛,很少有特殊规定性; 同时由于受众群的广泛势必引起其收听(收视)需求的广泛性,就决定这类节目的内容比较宽泛,既可以集新闻、教育、文娱、服务于一体,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三类来编排。
3. “帐篷式”编排法
【答案】“帐篷式”(tent.poling )编排方法,也称“支撑策略”,与前面的“吊床式”刚好相反,是指用一个强档、热门节目来拉抬其前后节目的收视(收听)率,就像搭帐篷那样形成中间高、两端低的形态。这一编排③对象性节「
对象性节日是指针对特定的受众对象、根据其特殊需要开办的节日。
④服务类节「
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节日解答生活中的各种难题。许多情感、心理自助类的广播电视谈话节日,也可被视为服务类节日之一种。
⑤电视纪录片
在电视社教节目当中,纪录片是重要的部分,主要题材集中在历史、自然地理、人文民俗、科技等方面。
4. 电视接触率
【答案】电视接触率是指一天中收看过电视的人与全体人口数的比率。只要在当天收看过电视的人均计一人次,无论收看时间长短都不重复计算; 但通常在统计上会设定一定的下限,即至少
要累计收看某段时间长度以上的人才被统计成为接触电视的人数。
5. 系统性回忆
【答案】系统性回忆又称“第二天回忆”(Day-afterrecall , DAR )。主要用于广播收听率的测量。通常与电话调查相结合,始于1930年代。这种力法通常选定某一天作为听众测量的样本日期,在第二天要求随机抽取的听众回忆头一天他们所听的广播节目内容和他们听广播的情景。
6. 广播系统
【答案】广播系统是指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的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
7. 体育新闻
【答案】体育新闻是指广播电视新闻当中有关体育运动的各种新闻报道。体育新闻可以是综合新闻的内容之一,穿插在其他题材的新闻报道之中,或者穿插在许多电视台晚间的综合新闻节目里面。在一些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当中,尤其目前专业体育频率频道中,体育新闻独立成为专门的一档节目。竞技体育的赛事报道在广播电视体育新闻中一向占据重要位置。
8. 民生内容
【答案】民生内容,是指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关注的是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生存状态和心灵状态。一切本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所想的、所关注的、所疑惑的,就是“民生新闻”的报道对象。所以它对新闻接近性的追求显而易见,重视现场声音画面的冲击力和细节的展现是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个重要特征。
9. 平民视角
【答案】平民视角,是指进行报道时,立足于城市最基层的普通市民。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问题,倾听他们的诉说,感受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呼声。因此,报道者的态度是真诚平和的,无论是解说还是评论,都强调朴素直白,体现本色化和市民化的特征。这主要表现为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为百姓说话。
10.简述台湾多元化发展的广播版图。
【答案】1990年代初,台湾广播机构依然有党营电台、军营电台、公营电台、民营电台4大体系,广播节目逐渐增加,内容日趋多元,一些电台不仅播第二、第三套节目,还普遍延长播出时间,很多电台开始24小时全天候播音。而台湾自1993年广播频率开放申请之后,少数播放范围为全台湾地区的大功率电台仍走综合型电台路线,以大众的普遍需求为综合目标。大部分电台在市场竞争及区隔定位的考虑下,通常采用专业电台、类型电台、社区电台等经营方式。本土化、在地化、社区化、专业化更是不少电台追求的广播节目风格走向。
(1)强化专业台,增设新栏目。原先广播频率因受当局垄断和控制,观念上对专业电台也认识不足,所以专业台并不普遍。随着广播的发展,台湾广播也开始注意强化专业台,并增设了许多新栏日,强化对目标受众的深度“豁着”。尤其是出现了24小时播出的全新闻电台(如“中广”新闻网),以适应听众扩大了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资讯的需要。广播电合传播资讯,耽电视、报纸、杂志快速,一有重大新闻即可随时报道。
(2)重视少数族群的节目制播。台湾广播近年来出现了“多声道发声,方言成薪宠”的现象。过去广播倾向国语和闽南语,但新近电台语言政策开始调整,客家语、原住民语节目陆续出现,形成新的趋势。1993年频率开放也多倾向于区域性的电台、中功率和小功率的电台,强调广播的在地化、区域化服务功能。
(3)热线电话盛行,变传统电台的单向传播为双向交流。随着电话的普及与观念的改变,在直播节目中引入听众的电话已经变成十分普遍,力图把节目办成“听众自己的节目”。听众可以随时打电话进节目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许多节目因此而变得非常火爆,台湾用语习惯将热线电话根据英语读音译为“叩应”,也非常形象。
(4)跨媒体合作,汇整新资源。信息时代传媒发展的方向,在于整合运用各种传播渠道,并以最佳的组合搭配,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在专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配合未来科技的持续发展。广播与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或与报纸、杂志等媒体寻求横向联系与合作也同样如此。广播在与其他媒介竞争中的同时,也开多媒体问、跨媒体、跨地域等多层次合作,实现传播效果共赢; 在广播同业态的竞争中,也强调“策略联盟”合作,在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电台问实现经营合作也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11.简述台湾地区的无线电视台。
【答案】(1)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①简称“台视”、"TTV" ,英文名:TaiwanTelevisionEnterprise , Ltd. ,是台湾第一家正式播出的电视台,成立于1962年4月28日,同年10月3日开始试播,10月10日中午12点正式开播。
②2006年台视开始民营化进程,之后官股及日资企业持有的台视股权陆续释出。2007年9月,台视公司上市,正式完成民营化。
③1961年3月,台湾“省政府新闻处”成立“台湾电视事业筹备委员会”,与日本企业等合作,推进台视筹建工作。
(2)“中国”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中视”、"CTV" ,英文名:ChinaTelevisionCompany , Ltd. 。成立于1969年,是台湾地区第二家正式成立的无线电视台,与台湾电视公司、“中华”电视公司并称为台湾地区“老三台”或“无线三台”。在2000年代“党政军退出媒体”的过程中,原为国民党的股份被售予中国时报,现与有线电视频道业者中天电视同属旺旺一中时集团旗下。
(3)“中华”电视股份有限公司①简称“华视”、"CTS" ,英文名:ChineseTelevisionSystemInc. 。“华视”是台湾第三家电视台,与台视、“中视”并称为“无线三台”,也是台湾地区的五个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