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631汉语综合之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编历史剧

【答案】新编历史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又称新编历史题材剧目。它是指建国后剧作家编写的反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戏曲剧目。题材范围包括上古时期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历史,还包括采用民间传说、历史演义、说唱故事和神话寓言等编写的历史故事剧。新编历史剧其特点是剧作者必须具有科学的历史观,对占有的大量历史资料和丰富的素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鉴别、把握历史发展。《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发表于1965年11月的上海《文汇报》,作者姚文元,文章发表后,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2. 革命历史小说

【答案】革命历史小说是指上世纪50至60年代出现的小说创作潮流。它以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为线索,用艺术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与正确性,普及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观念。特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产生的作品,代表作有“三红一青”,即《红岩》《红日》《红旗谱》和《青春之歌》。

3. 第三代诗

【答案】第三代诗是指由“第三代”诗人所创作的诗歌。“第三代”诗人是相对于1949~1976年间的第一代及朦胧诗为代表的第二代诗人所界定的概念,泛指以朦胧诗以后到90年代这段时间出现的一批诗人。第三代诗歌具有以下特征:呈现出反理性,反崇高,反英雄倾向,倡导小人物,平民意识; 重视流派与理论建设; 在创作上高度的语言意识,用口语化的语言拓展了当代新诗发展的空间。他们把诗从群体意识中解放出来,促使中国诗歌呈现出多元化、边缘化、个人化的趋向。代表流派有非非主义、他们文学社、海上诗群等。

4. 闻捷

【答案】闻捷是我国当代诗人。原名赵文节,又名巫咸。抗战后曾在武汉参加演剧活动。 1956年出版诗集《天山牧歌》,热情歌唱少数民族人民的爱情和劳动,充满新鲜、风趣的情调,是五十年代最优秀的抒情歌集之一。

1959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第一部《动荡的年代》,1962年出版第二部《战斗的草原》。

1961年后在作协上海分会专事创作。主要诗集还有《祖国,光辉的十月》《河西走廊行》等。

5. 十七年文学

【答案】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年)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十七年文学的特点主要有:

①歌颂党、领袖、社会主义、人民;

②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回忆过去生活;

③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想、旧观念作斗争。这个时期的少数作品艺术性并小高,作品也主要体现文以载道的思想,作品风格往往失之于简单,人物呈现程式化倾向。

6. 第一次文代会

【答案】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人会的简称。1949年7月于北平召开,毛泽东到会讲话,郭沫若做了报告总结。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章程; 成立了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选举郭沫若为主席。大会把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做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号召文艺工作者,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第一次文代会”闭幕后,1950年3月出版了由大会宣传处汇编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

7. “女性诗歌”

【答案】“女性诗歌”是女诗人基于女性意识观照下创作的诗歌作品。当代女性诗歌产生于70年代末,繁荣于80年代中后期。主要诗人有林子、汤亚平、伊蕾等,其中舒婷和翟永明最具代表性。女性诗歌的主要特点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醇:对女性生命体验的密切关照:黑夜及与黑色相关的意象的大量运用:自白的叙述方式。

8. 第三代诗人

【答案】第三代诗人是指后新诗中最有代表的诗人群体。他们以反北岛的姿态出现,对原有的诗歌观念进行全面调整,反文化、反理性、反抒情。在创作方法上受朦胧诗人的影响而又更多地借鉴了欧美后现代主义。他们开始以“后文化实验诗”进行实验、反叛,之后确立了终极生命边缘实验诗歌的立场和态度。他们人物众多,流派纷呈、各种旗帜铺天盖地,其中代表诗人有于坚、李亚伟、韩东等。

9. 《望星空》

【答案】《望星空》是现代著名诗人郭小川于1959年发表于《人民文学》的诗歌,是其代表作品之一,全诗共4章,230多行,以曲折、形象的艺术手法,歌颂了人定胜天的伟大力量,歌颂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迎难而上,去建设美好、幸福的人间天堂的时代主题。《望星空》是郭小川抒情诗篇中最富有艺术个性的力作之一,是诗人运用艺术上的抑与扬、虚与实的辩证关系,以取得出人意料、别开生面的抒情效果的成功尝试。

10.高行健

【答案】高行健,法籍华裔剧作家、小说家、翻译家、画家、导演、评论家。祖籍江苏泰州。2000年因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著有剧本《绝对信号》《车站》《野人》《彼岸》,小说集《有只鸽子叫红唇儿》,论著《现代小说技巧初探》,译著《秃头歌女》。

二、简答题

11.简述第四次文代会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

【答案】(1)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第四次全国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文代会提出了新的文艺指导思想,即“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为新时期文学在恢复期里大步走向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召开期间,执政党提出了“文艺民主”的问题,并宣布“收回”毛泽东“文革”前夕的关十文艺工作的“两个批示”,宣布“十七年”的文艺路线“基本正确”,并选举了全国文联新的领导机构。

(3)关于新时期文学的历史起点,有四种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即分别以“四五运动”、“四人帮”倒台和“文革”结束、十届三中全会、第四次文代会为新时期文学的开端。要深入揭示从“文革”文学向新时期文学过渡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第四次文代会是无法回避的重大事件。

总之,第四次文代会标志着当代文学史的“重大转折”,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构成了一个界线分明的历史阶段”。新时期文学由政治型向社会型转变,是文学的一次大的解放,表明作家获得了独立的地位,文学向人学的回归。

12.结合代表作家作品,试述80到90年代“先锋小说”的主要特点与成就。

【答案】先锋小说是指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文学创作流派,又称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余华、苏童、格非等。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两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

①对当代中国小说的重新定义

先锋派文学创造了新的小说观念、叙述方法和语言经验,并且毫不夸张地说,它们改写了当代中国小说的一系列基本命题和小说本身的定义。

②出现一大批优秀作家作品

a.80年代中后期,马原、洪峰、余华、苏童、叶兆言等青年作家纷纷登上文坛,他们以独特的话语方式进行小说文体形式的实验,被评论界冠以“先锋派”的称号。毋庸置疑,先锋派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b. 进入90年代,苏童、余华先后发表了《米》《妻妾成群》《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小说,预示先锋作家减弱了形式实验和文本游戏,开始关注人物命运,并以较为平实的语言对人类的生存和灵魂进行感悟,现实深度和人性关注又重归文本。不少论者认为这是先锋作家为迎合大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