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812中国古代文学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白蛇许仙的传说在明代被改编成《警世通言》中的著名小说_______。

【答案】《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解析】白蛇许仙的传说在中国广为流传,开始时是以口头传播,后来经过演化又有厂小说,《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标志着关于白蛇传说的故事己初步定型。

2. 赵翼、蒋士铨与_______并称“乾隆三大家”。

【答案】袁枚

【解析】清代中叶,袁枚与蒋士铨、赵翼并称“乾嘉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袁枚标举性灵说,与沈德潜、翁方纲的格调说和肌理说相抗衡,影响甚大,形成了性灵派。

3. 杨龙友是清代传奇中《________》的人物形象

【答案】桃花扇

【解析】《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这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它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了南明弘光王朝从建立到亡国的短暂历史过程,描绘出明清易代时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作品着重塑造了李香君、柳敬亭、苏昆生等下层人物的形象,满腔热忱地赞扬他们心系国家安危的高尚品质和民族气节。

4. 北宋中叶,欧阳修倡导古文运动,“以文为诗”,人们把这场有力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的文学变革称为“_______”。

【答案】诗文革新运动

【解析】北宋欧阳修不遗余力地褒奖提携王安石、曾巩和三苏,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积极从事古文创作,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 古文领域的革新也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气格”,出现了“以文为诗”的现象。人们把这场有力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的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5. 被王国维称赞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词作是纳兰性德写的《_______》。

【答案】纳兰词

【解析】纳兰性德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其词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己”

6.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

【答案】山河表里潼关路

【解析】出自元代诗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此三句描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感慨与议论。

二、名词解释

7. 拟话本

【答案】拟话本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指由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最早应用这一术语。拟话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理俗,情节生动完整,描写人物心理细致入微,个性突出,注意细节刻画。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空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拟话本显示出议论增多、艺术性更强的特点,而在口语运用和生活气息上则明显逊于话本小说。凌濛初编著的“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宝库。

8. 乐府诗

【答案】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两汉时期,朝廷乐府机关会采撷、演唱一些新兴的俗乐歌辞,这些歌辞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出于民间。乐府民歌是汉代音乐机构从民间采集的“俗乐”,大都是劳动人民或下层士人的作品,是乐府诗中的精华。乐府民歌真实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和人民的感情,其主要艺术特色是以叙事为主、诗体多样、语言朴实生动,代表了汉代诗歌的主要成就。魏晋以后的文人,或大力模拟乐府诗,如西晋陆机等; 或沿用古乐府旧题而写新诗,如李白、杜甫等; 或自创新题,咏写时事,如元白诗派等。

9. 花间派

【答案】花间派是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专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的词派。花间派因《花间集》得名。花间派以温庭筠为鼻祖进行创作,其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多用华丽的辞藻和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在艺术上则是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风格绮艳婉丽,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10.童心说

【答案】童心说是明代思想家李费提出的文学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费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费

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 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11.原道

【答案】《原道》是唐代韩愈政治思想和哲学理论的代表作。收入《韩昌黎集》杂著部。全文中心是反对佛老,发挥儒家正统思想。认为唯有孔孟之道是“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的治世良方; 老子“去仁与义”、佛教“灭其天常”都与封建伦理纲常相违背,应当坚决禁绝。以仁义为“道”的内容,第一次提出儒家的道统说,认为“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车可之死不得其传焉。”

12.论语

【答案】《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论语》成书在战国初年,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的两个字,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的主题。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汉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了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论语》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三、简答题

13.简述唐宋古文运动。

【答案】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骄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到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这一运动在中唐由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但它的成功却在北宋。北宋的古文运动是以复古为号召的文学革新运动,在欧阳修、王安石和“三苏”的大力倡导之下,继承了韩、柳的成就,使古文成为文学主流,蔚为风气。他们所提倡的散文实际是一种新型的散文,既有所继承,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时代特点。就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 就形式言,是由骄体而散体,体现了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1)唐代的古文运动

中唐时期散文的创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前代文风革新努力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并有李翱、皇甫湜、刘禹锡、白居易等一大批参与和响应者,它针对南北朝以来骈文创作的浮艳空洞的流弊,以恢复孔孟儒学为号召,以学习先秦两汉散文为目标,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进行变革,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影响,使古文取得了压倒骄文的优势。韩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