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标准误差
【答案】标准误差指描述样本均值对总体期望值的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指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误差,即随机抽样误差分布的标准差。样本平均数的标准误差与总体标准差成正比,与样本的容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公式为:式中为总体标准差,N 为样本的大小。标准误差是具体描述样本平均数的抽样误差的。标准误误愈大,抽样误差愈大,则样本平均数越不可靠;反之,标准误差越小,表明样本误差愈小,样本平均数越可靠。
2. 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
【答案】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特征的统计量。集中量数是表现数据集中性质或集中程度的,数据的集中情况指一组数据的中心位置;集中趋势的度量即确定一组数据的代表值,描述集中情况的度量包括: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等。差异量数是表现数据分散性质或分散程度的,数据的差异性即为离中趋势;常见的差异量数有标准差或方差、全距、平均差、四分差和各种百分差等。
3. 参数检验(parametric test)
【答案】参数检验是统计假设检验的一种。与“非参数检验”相对。适用于总体分布形式已知。且仅由少数几个参数便可确定的条件下。其检验方法常是基于正态性的假定,如t 检验、F 检验、正态线性回归、狭义多元分析等。其主要缺点在于,因其受到严格的关于正态性的条件限制,而大大制约了这类检验的应用或可信度的保证。
4. 嵌套设计
【答案】嵌套设计又称阶层设计,是指下一层不同因素水平,只在其上一层因素某一水平下出现,而在另一水平下不出现的设计。例如,B 因素的一些水平只在A 因素的
B 因素的另一些水平,只在水平下出现,而水平下出现。出现在次一级层次因素上各水平数不同的原因是由实际研宄的问题决定的,根据因素分层的多少有不同的嵌套类型。如一级嵌套、二级嵌套、三级嵌套等。一般情况下,可有完全随机取样和重复测量等不同形式。
二、简答题
5. 如何确认变量之间有因果关系?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X 和因变量Y 是否肯定有因果关系?
【答案】(1)因果关系是指某一些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些变量发生变化的关系。因果关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即可能有中介变量);可以是一因多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必须符合的条件如下:有可解释的相关关系;有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不能是虚性关系(即一种关系被另一种关系取代后,原来的关系被证明不成立);因果决定的方向不能改变等。
(2)确定因果关系的途径。
①归纳法
a. 求同法,也称契合法,是指被研究现象在不同事例中出现,而每个事例的先行情况中只有一种相同,其余均不相同,这种相同的先行情况便可能是该现象的原因。
b. 求异法,也称差异法,是指被研究现象在一个事例中出现,而在另一个事例中不出现,而这两个事例只有一种先行情况不同,其余均相同,那么这一不同的先行情况就是该现象的原因。
c. 求同求异并用法,是求同法和求异法的综合,即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事例中只有一个相
同的先行情况,而未出现的事例中都没有这一先行情况,那么这一先行情况就是该现象的原因。
d. 共变法,指在其他先行情况都相同、只有一种不同的情况下,被研究对象随着这一先行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那么这一先行情况就是该现象的原因。
e. 剩余法适合于复合现象的因果分析,影响复合现象的因素有多种,除去已知因果联系的部分,则被研究对象的剩余部分与其余影响因素之间必然存在因果关系。
②实验设计法
通过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进行有效控制,从而确保因变量的变化确实是由自变量引起的,从而确定因果关系。
③统计分析法
例如,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因果关系。
(3)回归分析是通过观测值寻求一个或数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所以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X 和因变量Y 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多次观测值计算出回归系数,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回归分析是以数学方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通过回归方程可以根据x 预测Y ,但回归分析并不能确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6. 品质相关有哪几种? 各种品质相关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答案】(1)四分相关,适用条件:四格表的二因素都是连续的正态变量,如学习能力,身体状态等,只是人为将其按一定标准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别,如“好”与“不好”,“对”与“错”等,即一因素划分为“A”与“非A”两项,另一因素划分为“B”与“非B”两项。
(2)系数,适用资料是除四分相关之外的四格表(计数)资料,是表示两因素两项分类
资料相关程度最常用的一种相关系数。
(3)列联相关,当数据属于
两变量的相关程度。
7. 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
【答案】在科学研究中,探寻的是关于所有事物总体的说明和解释。总体的那些特性称为参数(parameter ), 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statistics ), 又称特征值。
参数和统计量的区别
(1)一个参数是从整个总体中计算得到的量数,通常是通过样本特征值来预测得到,统计量是从一个样本中计算出来的一些量数,它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情况,参数代表总体的特性,它是一个常数;
(2)统计量代表样本的特性,它是一个变量,随着样本的变化而变化;
(3)参数和统计量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参数常用希腊字母表示,而样本统计量则用英文字母表示。
参数和统计量的关系
从数值计算上讲,当总体大小已知并与实验观察的总次数相同时,它们是同一统计指标。当总体无限时,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不同,但统计量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通过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能够做出预测和估计。
8. 简述方差分析法的步骤。
【答案】方差分析法的步骤是:
(1)和一般的假设检验一样设立零假设和研究假设;
(2)根据实验设计的类型确定各变异源,进行相应的平方和分解,即有几个变异源就从总平方和中分解出几个平方和;
(3)根据平方和分解得到各变异源对应的自由度,即进行总自由度的分解;
(4)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实验设计考虑要检验什么效应,从而将其对应的平方和比上相应的自由度得到该效应的均方,其中误差均方必须计算;
(5)将各待检验效应的均方比上误差的均方,计算各F 统计量;
(6)将计算来的各F 统计量值和F 检验的临界值进行比较得出统计结论,其中临界值的分子自由度和分母自由度分别是待检验效应的自由度和误差自由度;
表的计数资料,欲分析所研究的二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就要应用列联相关。当双变量的测量型数据被整理成次数分布表后,也可用列联相关系数表示
三、计算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