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州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A之计算机网络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综合题
1. 现在流行的P2P 文件共享应用程序都有哪些特点,存在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答案】(1)P2P 文件共享程序的特点:在P2P 工作方式下,不需要使用集中式的媒体服务器,这就解决了集中式媒体服务器可能出现的瓶颈问题。这种工作方式所有的音频/视频文件都是在普通的因特网用户之间传输。这其实是相当于有很多分散在各地的媒体服务器(由普通用户的PC 机充当这种服务器)其他用户提供所要下载的音频/视频文件。
(2)P2P 文件共享程序也面临一些问题:①文件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②P2P 流量的有效管理问题;③占用大量带宽资源问题;④制定流量收费标准问题。
2. 图表示有五个站分别连接在三个局域网上,并且用网桥1和网桥2连接起来。每一个网桥都有两个接口(1和2)。在一开始,两个网桥中的转发表都是空的。以后有以下各站向其他的站按先后顺序发送了数据帧:A 发送给E , C 发送给B ,D 发送给C , B 发送给A 。试把有关数据填写在表中。
图
表
【答案】当一个网桥刚连接到局域网上时,其转发表是空的,若此时收到一个帧,应按照以下算法处理该帧并建立转发表:
(1)从端口x 收到无差错的帧,在转发表中查找目的站MAC 地址;
(2)如有,则查找出此MAC 地址对应的端口d ,然后转(3),否则转(5);
(3)如到这个MAC 地址对应的端口d=x,则丢弃此帧,否则从端口d 转发此帧;
(4)转到(6);
(5)向网桥除x 以外的所有端口转发此帧;
(6)如果源站不在转发表中,则将源站MAC 地址加入到转发表中,登记该帧进入网桥的端口号,设置计时器,转到(8); 如果源站在转发表中,执行(7);
(7)更新计时器;
(8)等待新的数据帧,转到(1)。
根据已知的数据发送过程,按照网桥的工作算法,即可得到最终的结果。如表所示。
表 帧转发处理表
3. 实时流式协议RTSP 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个带外协议?
【答案】(1)实时流式协议RTSP 是IETF 的MMUSIC 工作组开发的协议,现已成为因特网建议标准【RFC2326】,是为了给流式过程增加更多的功能而设计的协议。RTSP 协议以客户/服务器方式工作,它是一个应用层的多媒体播放控制协议,用来使用户在播放从因特网下载的实时数据时能够进行控制(像在影碟机上那样的控制),如:暂停/继续、快退、快进等。因此RTSP 又称为“因特网录像机遥控协议”。
(2)RTSP 本身并不传送数据,而仅仅是使媒体播放器能够控制多媒体流的传送(有点像文件传送协议FTP 有一个控制信道),因此RTSP 又称为带外协议(Out-of-Band Protocol)。
4. 有人认为,既然某种网络技术提供的是不可靠的服务,那就说明在网络上所做的操作及其结果都是不可靠、不可信的,因此网络应取消不可靠的服务模式。请加以评述。
【答案】其观点是不正确的,网络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在传输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而不可靠的传输是以一种尽可能正确的信息传输方式,并不保证信息的正确。但是如果使用一定的协议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就要花费额外的开销。所以在传输过程中不必每一层都要实现可靠传输,而造成太大的开销。可以在信息交付给应用程序前的某一层完成数据的正确性检查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而不需要在传输的每一层都保证可靠传输,所以不可靠传输还是有其存在的价值。
5. 试述资源预留协议RSVP 的工作原理。
【答案】资源预留协议RSVP 的工作原理:
RSVP 从含有“业务类别(TSpec )”信息的发送端发送一个路径信息给目的地址。
每一个支持RSVP 的路由器沿着下行路由建立一个“路径状态表”,其中包括路径信息里先前的源地址。为了获得资源预留,接收端发送一个上行的RESV (预留请求)消息。RESV 消息里有
“请求类别(Rspec )”,表明所要求的综合服务类型,还有一个“过滤器类别”,表征正在为分组预留资源。路由器是靠“流的描述符”来识别每一个预留资源的。“流的描述符”即把RSpec 和过滤器类别合起来。
当每个支持RSVP 的路由器沿着上行路径接收RESV 的消息时,它采用输入控制过程证实请求,并且配置所需的资源。若请求得不到满足,路由器向接收端返回一个错误消息。若消息被接受,路由器就发送上行RESV 到下一个路由器。当最后一个路由器接收RESV ,同时接受请求的时候,它再发送一个证实消息给接收端。当发送端或接收端结束了一个RSVP 会话时,则断开连接。
6. RIP 使用UDP , OSPF 使用IP , 而BGP 使用TCP 。这样做有何优点,为什么RIP 周期性地和邻站交换路由信息而BGP 却不这样做?
【答案】RIP 只和邻站交换信息,UDP 虽不保证可靠交付,但UDP 开销小,可以满足RIP 的要求;OSPF 使用可靠的洪泛法,并直接使用IP ,灵活性好并且开销更小;BGP 需要交换整个路由表(在开始时)并更新信息;TCP 提供可靠支付以减少带宽的消耗。
RIP 使用不保证可靠交付的UDP , 必须不断的(周期性的)和邻站交换信息才能使路由信息及时得到更新;但BGP 使用保证可靠交付的TCP , 因此不需要这么做。
7. 解释以下名词。各英文缩写词的原文是什么?
WWW , URL , HTTP , HTML ,CGI , 浏览器,超文本,超媒体,超链接,页面,活动文档,搜索引擎。
【答案】WWW :原文是World Wide Web , 又称万维网,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
URL :原文是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又称统一资源定位符,用来标志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并使每一个文档在整个因特网的范围内具有唯一的标识符;
HTTP :原文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又称为超文本传输协议,主要是为了实现万维网上各种链接,使万维网客户程序与万维网服务器程序之间的交互遵守严格的协议;
HTML :原文是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又称为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制作万维网页面的标准语言,从而消除了不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流的障碍;
CGI :原文是Common Gateway Interface, 又称为通用网关接口,它定义了动态文档应当如何创建,输入数据应如何提供给应用程序,以及输出结果应当如何使用;
浏览器:原文为Browser , 是一种允许用户查看万维网、其他网络或用户计算机上的HTML 文档、跟随上面的超级链接以及传递文件的客户适配器。例如,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超文本:原文是Hyper Text, 它是由多个信息源链接而成的一种文本信息;
超媒体:原文是Hyper Media,它不仅包含有文本信息,还包含有其他表示方式的信息,如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或者活动视频图像;
超链:原文是Hyper Link, 是指超文本中的一种链接。对于以文字作为标记的超链接,往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