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五口通商附贴善后条款》

【答案】《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是《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又称中英《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鸦片战争后,英国利用清政府对国际惯例和自己利益的无知,引诱清政府就通商口岸的各项制度继续谈判。1843年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公使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该条约,13款,附《小船定例》3款,共16款。主要内容是:①“片面最惠国”待遇,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给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英国都可以“一体均沾”,而中国却不能从英国得到对等的权利。这项规定为英国和其他国家相互援引,从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权益。②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永久居住。侵略者以此为借口,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成为他们侵略中国的据点和“国中之国”。另外,为夺取更多权益,英国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英国从中取得了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等侵略权益。《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司法权益,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后果。

2. 谘议局

【答案】谘议局是清政府在预备立宪期间设立的地方咨议机关。1908年,清政府颁布《各省谘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于1909年10月在各省正式成立谘议局。谘议局有权议决本省行政兴革事件、预决算、税法、公债等。但决议事项须得到本省督抚同意方能生效,实际上只有建议权,不能监督地方行政。

3. —•二八事变

【答案】一•二八事变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丑剧,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突。日本海军陆战队在1932年1月28日夜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通过一•二八事变,日本达到了拼凑伪满洲国和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的双重目的。

4. 《中俄密约》

【答案】《中俄密约》指1896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俄国在莫斯科签订的条约,全称为《中俄御敌互助援助条约》。主要内容有:①日本如侵占俄国远东或中朝两国领土,中、俄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相援助;②战争期间,中国所有的口岸均对俄国军舰开放;③中国允许俄国修造一条

铁路以达海参崴;④无论平时或战时,俄国均可在该铁路运送军队和军需物品。通过这一密约,沙俄政府把侵略势力深入到了中国东北三省。

5. 武昌起义

【答案】武昌起义是1911年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共同发动的大规模武装起义。文学社和共进会的联合,扩大了武汉革命形势。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首先发难,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他们杀死镇压起义的反革命军官,一举占领了楚望台。发动起义的士兵临时推举原日知会会员、队官吴兆麟担任指挥,向总督衙门发动进攻。湖广总督瑞潋仓皇逃往停泊在江面的兵舰上。起义军一夜之间占领武昌,取得首义的胜利。江对岸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也分别在11日晚和12日晨光复汉阳和汉口,完全控制了武汉三镇。

6. 《筹办夷务始末》

【答案】《筹办夷务始末》是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又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分为道光朝、咸丰朝和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由清文庆纂辑,八十卷。咸丰朝由嘉贞等纂辑,八十卷。同治朝由清宝编辑,内容是从道光十六年议禁鸦片到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为止。凡是上谕、廷寄、以及内外臣僚奏章,中外往来照会书札由涉于外务者,悉编年月,按日详载,多原始资料。对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同治朝洋务运动记载尤详。

7. 东学党起义

【答案】东学党起义是1894年朝鲜农民反对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的起义,也称甲午农民战争。1894年2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统治者急忙请求清政府出兵协助镇压。清政府于6月5日派直隶总督叶志超率陆军1500人赴朝鲜,进驻汉城南的牙山。日本随即借口保护使馆、侨民,派兵分踞汉城一带要地,之后又陆续增兵。东学党起义平息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

8. 《广州湾租界条约》

【答案】《广州湾租借条约》是法国胁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租借广州湾的条约。1898年4月,

,法国迫使清政府答应租让广州湾,并于1899年11月6日正式和清政府签订了《广州湾租界条约》

强租广州湾及其附近水面,租期99年。此外,法国还取得了修筑从越南边境至昆明和从广州湾赤坎至安铺的铁路,以及承办中国邮政等特权,并逼迫清政府答应不把云南、两广割让给他国。从此,滇、桂、粤三省变成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9. 制宪国大

【答案】制宪国民大会是中国为了完成制定《中华民国宪法》而召开的会议,会议举行时间地点为1946年的南京国民大会堂。全面内战爆发后,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并尽快为其反动统治披上“民主”外衣,便加紧了“制宪”步伐。制宪国民大会代表由民选和遴选方式产生,其主要参与政党为中国国民党,青年党和民社党。因此次国大的任务是制定宪法,故称为“制宪国大”。1946年12月25日,通过了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该宪法实际上是“五五宪章”的翻版,它是以根

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蒋介石专制独裁统治的国家制度。国民党召开的国大和通过的宪法遭到了共产党、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使得这次大会的地位和对这次大会的评价在后来的政治格局下争议较大。此次国大的召开,不但未能巩固国民党的专政,反而使其更加孤立。

10.金田团营

【答案】金田团营是1850年洪秀全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前的准备工作。1850年6月间,洪秀全为准备起义发布总动员令,通告拜上帝会会众在当年秋天赴桂平金田村集中团营。入营时实行男女分营,各按军事编制组织,所携财务均交“圣库”,全体衣食由圣库供给,同食同穿,一律平均,如有不遵者依例逐出,这是为了适应当时战争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赴义会众曾奋勇抗击清军阻截,次年1月举行了金田起义。

二、论述题

11.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五四运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为实现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运动目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2)五四运动既是一场爱国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培育了一代杰出的人才,这不但包括我国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包括后来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政治活动家、文学家、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

(3)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积极投身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五四精神包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民主与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对后来的历史影响深远。

12.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义。

【答案】为了加强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争取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共产党于1942年开始进行整风运动。

(1)整风运动的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风的步骤是,首先认真学习研究文件,掌握思想武器,然后联系实际检查思想、检查工作,开展自我批评和互相批评。在此基础上,写出个人思想总结。接着开展对于自己所在地区和部门的工作的检查。以后又发展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地研究和总结党的历史上的、特别是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