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全球化,老年人的幸福感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旨在研究退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主观幸福感状况,同时探讨两者的关系;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为老年服务事业提供理论和现实指导。
本论文从退休老年人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考察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研究一在大量查阅和研究中外文文献的基础上,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理论基础设计访谈结构和访谈提纲,对17名退休老年人进行访谈;研究二对访谈结果进行质性分析,据此编制退休老年人心理需求问卷,并对其信效度进行验证;研究三为正式施测阶段,随机选取北京市5个不同社区的212位退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其同时施测自编退休老年人心理需求问卷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测评北京市退休老年人心理需求和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综合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北京市退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类型、期待程度、满足程度现状特点和退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并对退休老年人心理需求与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和检验。研究结果发现:
1. 访谈研究发现,退休老年人在退休后的生活中主要有5类心理需求,分别是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价值认同需求和学习发展的需求。
2. 退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问卷最终包含4个维度: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关注与爱的需求和价值需求。
3. 北京市退休老年人心理需求的特点为:心理需求期待程度显著高于心理需求满足程度,心理需求还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心理需求期待程度、满足程度两方面均表现有不同程度上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如不同性别、年龄、退休年限、受教育程度、原单位性质、职级、生活状况、经济水平、健康水平的退休人群,其心理需求状况差异显著。
4. 退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为:退休老年人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属于中等偏上,且差异性较大;退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年龄、退休年限、受教育程度、生活状况、经济水平的差异。
5. 退休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包括心理需求期待程度和心理需求满足程度)对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回归分析发现,退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满足程度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其主观幸福感水平,心理需求期待程度对其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具体而言,安全需求期待程度、安全需求满足程度、社会交往需求满足程度、关注与爱的需求满足程度和价值需求满足程度对退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6. 心理需求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为:心理需求的满足程度在心理需求的期待程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