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706传播学综合知识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传播

【答案】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把握这个定义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社会传播具有行为性、过程性和系统性。

2. 群体规范

【答案】群体规范是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指每个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己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都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群体规范在不同的群体中产生的作用不同,利用正式群体中的压力与非正式群体中的内聚力可以产生相应的道德效应。

3. 互文性

【答案】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或“互文本性’夕,这一概念是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其《符号学》一书中提出。她认为,“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它本文的吸收和转化。”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其继承了了结构主义的优点,并吸取了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破坏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强调于文本本身的断裂性和不确定性。

4. 操作化(opera}ionalization)

【答案】操作化也称具体化或分解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的命题的过程。它是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被广泛地应用。操作化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力法必经的一个阶段。操作化的作用在于:①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 ②使概念或命题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的片面性; ③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使定性分析即结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

二、简答题

5. 与其他信息相比,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有哪些?

【答案】社会信息及其传播又有其他信息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这就是它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

自然信息的传播通常表现为一定的物理或生物条件的作用和反作用,满足了一定的条件,必然会引起相应的反应,而社会信息则不同。

(1)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

(2)即便是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一一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的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

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与其他自然信息不同的特殊规律。

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纯粹从物理学角度而言,信息就是按一定方式排列的信号序列,但仅此一点尚不足以构成一个定义。毋宁说,信息必须有一定的意义。由此可见,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这段话可以说概括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一是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二是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6. 试述1986一一1991年苏联新闻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答案】戈尔巴乔夫为了改变当时新闻界节目内容单调呆板的情况,在宣传方针和内容上作了重大调整。各个媒体竞相扩大报道范围,对社会的各种弊端公开揭露抨击,由于控制不力,苏联的新闻舆论完成了从统一到分散、从有序到无序的转变,为苏共解体、苏联新闻事业瓦解埋下了伏笔。

(1)公开暴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在戈尔巴乔夫“公开性”原则的鼓励下,新闻界开始突破“禁区”,矛头直指党内不正之风和社会上存在吸毒、卖淫、走私等各种问题。

(2)大量触及时政、历史“敏感问题”。随着改革的全面展开,随着“公开性”向各领域的渗透,苏联新闻媒体从公开暴露社会普遍存在的矛盾、问题,发展到组织人们对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对已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价,各报纷纷抨击斯大林和他领导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模式”。

(3)不同观点激烈交锋。改革以后,苏联媒体成为观点的自由市场,不同党派的观点彼此碰撞,甚至是无政府主义者和纳粹分子,有的还鼓动民族分裂。

搞“毫无限制的公开性”,放弃党对新闻媒介的领导,允许私人、各党派团体和外国人办报,改变了党报的作用和内容。舆论界的这种状况加上西方某些新闻媒介对苏联的强大宣传攻势,使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急剧下降,助长了党内外反对派势力的发展,苏联的新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瓦解。

7. 结合微博、社交网站等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谈谈你对网络社会资本的看法。

【答案】(1)上个世纪80年代“社会资本”理论的提出,得到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学者的普遍关注,研究者纷纷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定义和测量。关于社会资本的概念阐述及概念操作多种多样,总体而言可分为两大维度,“个体社会资本”以及“集

体社会资本”。

“个体社会资本’,主要侧重于从行动者本身的视角出发,考察以每一个被研究者为中心延伸出去的网络情况,衡量其个体所占有的社会资源的多寡,以其为中心的社会网络的规模及其特点。而“集体社会资本”的a}」量不仅将社会资本视为个人拥有的资源,而且将其视为一个组织、一个社区甚至是整个社会所拥有的资源和财富,因此,对组织和社区起作用的信任、公共参与、社会联结和社会规范等便成为主要的测量指标。

(2)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社会资本”的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受到关注,其中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对网络社会资本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化媒体(socialmedia )是一种给与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微博、博客、维基、社交网络等都是社会化媒体的具体实例。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方式改变f 传统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形成了“多对多”的对话形式,具有参与、公开、交流、对话、互动、共享、社区化、连通性的特点。微博、社交网络等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开创了全新的自媒体时代,UGC (用户创造内容)和CGM (消费者产生的媒体)成为其中的两个关键词。

在社会化媒体发展的推动下,网络社会资本一方面在迅速增加,无论个人还是集体通过网络社区的共享性和互动性,占据的社会资源越来越多,且这种占有的海量性和便利性与日俱增。在社会化媒体蓬勃成长的今天,网络社会资本也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春天。

但是,网络社会资本毕竟建立在虚拟空间的基础上,即使是立足于熟人关系的网络人际传播,也容易出现失实的情况,这就导致网络社会资本因信任和社会联结上的漏洞而存在一定的风险。换言之,由于稳定性和真实性不强,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可能助长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从而影响个人或者集体的网络社会资本的实际占有价值。

三、论述题

8. “使用与满足”理论本身涉及到当代社会的一些紧迫问题,尽管研究立场不同,但经验主义和批判学派的学者都对理解受众与传播媒介的关系问题充满兴趣。

请结合这一理论,分析受众的多重社会属性与“积极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1)“使用与满足”理论

①“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含义

“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作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②“使用与满足”研究模式的内容

a. 人们接触传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这些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和个人心理起源。

b. 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

第一,媒介接触的可能性,即身边必须有电视机或报纸一类的物质条件,如果不具备这种条件,人们就会转向其他代替性的满足手段。

第二,媒介印象,即媒介能否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的评价,它是在以往媒介接触经验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