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复试之现代汉语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目录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复试之现代汉语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 2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复试之现代汉语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二) . 7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复试之现代汉语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三) 13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复试之现代汉语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四) 19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复试之现代汉语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五) 25

一、名词解释

1. 义素分析

【答案】义素分析可以揭示出词语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的步骤一般是: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

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③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语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2. 连绵词

【答案】连绵词是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其中有

,如“忐忑”; 叠韵的(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如“仿徨”; 以及双声的(两个音节声母相同)

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连绵词,如“蝴蝶”。连绵词的最大特点是:构成连绵词的两个字浑然一体,它们仅仅表示两个音节,不能拆开来解释; 即使这两个字原来各具有某种意义,这意义在连绵词中也己失去,所以不能望文生义。

3. 双关

【答案】双关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其基本类型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谐音双关,又称谐声双关、字音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同音、近音、音似的条件构成双关; 语义双关,又称意义双关、借义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构成表里两层意思。

4. 语法功能

【答案】语法功能是指语法单位在语句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与相互之间的组合能力。不同的语法单位,语法功能不尽相同。例如,语素的主要语法功能是构成词,词的语法功能是构成短语或句子,短语的语法功能是构成句子。语法一般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自然语法的规则,二是指关于研究语法规律的语法学。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类:词法指的是词的构造和形态的规则; 句法指的是词构成句子的规则。

5. 复句

【答案】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称作分句,复句中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用关联词语和语序来表达。根据分句的意义关系是否平等,复句又分作两大类: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联合复句又称等立复句、等立句、

衡分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连接起来的复句。偏正复句又称偏正句、主从复句,是指由偏句和正句构成的复句。

6. 平分阴阳

【答案】平分阴阳是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中古的平声调类字,根据声母的清浊分派入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平分阴阳是中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程中,在声调方面的三个主要变化之一。比如说现代汉语中的阴平“诗、超”和阳平“时、人”在古代都属于平声。

7. 互补

【答案】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如果两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互相补充,这称作“互补关系”。音素在一个语言中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为组合条件的不同,特别是音节中的语音组合条件。互补的音素,如汉语的[a]语的[P]

个语音单位来使用,语音的互补关系是具体语言中归纳音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英,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如果彼此语音相似,它们就会被语言社会当做同一

二、简答题

8. 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经常出现“通过……使……”或“通过……”这样的句式,下面三句都用了这样的句式,请分析哪句是正确的,哪句是错误的。为什么?

①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艰苦环境对磨砺坚强意志的作用。

②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认识社会问题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思考社会间题和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系统教学法的实践,能够帮助学员明确目标,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答案】①句是正确的,②③句是错误的。因为这种句式的特点是“通过……”的行为主体必须与“使……”的行为主体一致。一致的就是正确的,不一致的就是错误的。①句是一致的,“通过教学”“使……”的行为主题都是教师,所以可以说“通过教学,使学生……”只不过为了简洁而把主语省略了。②句、③句是不一致的,②句“通过学习”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使……”的行为主题不是学生,所以不能说“通过学习,使学生……”。同样,③句“通过实践”的行为主体是学员,而“帮助……”的主体不是学员,所以也不能说“学员通过……,能够帮助学员……”。②句的改法有两种。一种是去掉“通过”和“学习”后边的逗号,由“学习”做主语; 另种是去掉“使”,由“学生”做主语。③句可改为“通过系统教学法的实践,学员能够明确目标……”。

9. “我跟他去过”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分别加上适当的词把不同的意思都固定下米,并说明各个意思中“跟”的词性。

【答案】①我跟他都去过。(“跟”是连词)

②我曾经跟他去过。(“跟”是介词)

③我跟着他去过。(“跟”是动词)

10.举例说明礼貌原则及其准则。

【答案】礼貌原则是指在交际中应遵从的社会礼貌规则,话语交际必须遵从这种社会规范,才能顺利进行。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准则:

(1)损益准则

要求说话人少发表损人利己的观点,而是尽量多使别人收益。

(2)褒贬准则

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对别人的贬低和对自己的褒扬,而尽量多褒扬别人多贬低自己。比如说《红楼梦》中北静王见到贾宝玉语言清朗,谈吐有致,对贾政说“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

(3)一致准则

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与别人的观点、感情上的分歧,增加一致点。比如甲说:“他女朋友挺漂亮的! ”乙接话:“我也这么觉得。”就是遵循了一致准则。

11.西瓜摊上写着“5斤以上每斤1元,5斤以下每斤9角”。顾客秤了一个5斤的,只给4元5角,小贩硬要顾客给5元。为何出现纠纷? 谁对?

【答案】出现纠纷的原因是摊位上没有写明白5斤的时候按多少钱计算。

12.发音操练

(1)念普通话声韵配合表两遍,把其中声母、韵母与自己方言发音不同的打上符号,多念几遍。

(2)朗读下面一段文字。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叶圣陶《苏州园林》

【答案】

13.怎样理解词义的概括性? 专有名词的词义也有概括性吗?

【答案】(1)词义为了准确地反映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便须舍弃各种义项的具体的个别的特征,概括出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2)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即使专有名词也不例外。如“鲁迅”概括了各个时期的鲁迅,青年鲁迅、中年鲁迅、老年鲁迅他们都有共同的特征,性别、籍贯、民族等,所以即使是专有名词也是有概括性的。

三、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