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卫执业医师题库>卫生毒理学题库

问题:

[单选,A1型题] 有关种属差异对毒物代谢转化影响中,不正确的是()

A . 种属差异有的表现为酶含量及活力有差异
B . 一般而言,体型越小的动物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越低
C . 种属差异有的表现为对毒物代谢途径的差异
D . β-萘胺在人体内经N-羟化可诱发膀胱癌,而豚鼠不诱发肿瘤
E . 苯甲酸在人体内代谢转化为扁桃酸,在兔体内则转化为苯甲酸

患者女,22岁。因服吲哚美辛数片后觉上腹痛,今晨呕咖啡样胃内容物400ml来诊。既往无胃病史。首选的检查是() 血清胃泌素测定。 B型超声检查。 X线胃肠钡餐检查。 急诊胃镜检查。 胃液分析。 男性,52岁。因咳嗽,咳痰,偶有痰血及午后自觉潮热2周就诊。X线检查见右上肺浓密阴影,内有2cm×3cm不规则空洞,放射科报告肺结核伴空洞形成。PPD试验阴性,2周后重复试验仍阴性。应,选择下列哪项处理() 抗结核治疗。 磁共振检查。 高分辨CT(HRCT)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结核杆菌培养。 患者,女,38岁。咳嗽声重,痰略稀白,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其证候是() 风寒袭肺。 痰湿蕴肺。 风热犯肺。 肝火犯肺。 风燥伤肺。 女性,22岁。低热、消瘦,闭经,偶有轻咳2月余就诊。结核菌素试验(5IU)72h测量肿结直径20mm×22mm(强阳性)。下列处理中哪一项是合理的() 结核病诊断成立,立即开始抗结核治疗。 提示结核病可能,应进一步寻找病灶。 试验性抗结核治疗。 试验性抗生素治疗,若无效则改试抗结核治疗。 试验性联合抗生素和抗结核治疗。 患者咳嗽,咯痰色黄黏稠,咯之不爽,伴鼻流黄涕,汗出恶风,舌苔薄黄,脉浮数。治疗应首选() A.杏苏散。 B.桑菊饮。 C.止嗽散。 D.二陈汤。 E.清金化痰汤。 有关种属差异对毒物代谢转化影响中,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代谢转化的差异,包括量的差异和质的差异,是影响化学物毒性的主要因素。量的差异表现为酶的含量或活性不同,如小鼠每克肝脏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为141活性单位、大鼠为84、兔为22、羊为8.6、马为4.5、牛为4.1,体型越大的动物酶活性越低。质的差异表现为同种物质在不同种属动物体内代谢途径的差异。如;β-萘胺在人体内经N-羟化可诱发膀胱癌,而豚鼠肝脏内不能将其N-羟化,因而不诱发肿瘤;苯甲酸在人体内代谢转化为扁桃酸,在兔体内则转化为苯甲酸。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