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81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论述题

1.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坚持要求。

【答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这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党对奋斗目标的认识逐渐深化,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①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富强”是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民主”是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文明”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和谐”是社会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

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③“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有了这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必定能够胜利。

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方针概括到党的基本路线之中,不仅是改变我国不发达现状的需要,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精神。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坚持要求: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就有了根本保证,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有了希望。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定,是我党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全国党政军民都要以经济建设为大局,从这个大局出发,照顾大局,配合大局,在这个大局下行动。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 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只有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永远不背离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并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④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2. 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答案】(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选择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同答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就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历史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它独创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现实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启示我们在进行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3.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发展不平衡问题?

【答案】高度重视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是由它长期存在而带来的危害所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总体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逐渐突出。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状况,不仅要看较高发展水平的部分,而且要看较低发展水平的部分。如果不注重不同地

区不同方面的相互协调,就会制约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不平衡问题如果长期持续,也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危害:

(1)从经济角度看,发展不平衡会使国民经济难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差距长期过大,会导致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缓慢,制约社会消费需求总量的增加,影响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地区差距长期过大,容易加剧地方利益竞争,出现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贸易壁垒等情况,区域间的经济摩擦和利益冲突会增多,直接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进而降低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而且在过大的发展差距下,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的资源、资金和人才等生产要素,会不断流入东部地区和城市。这将对落后的地区和农村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不利于它们形成自我发展能力,从而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2)从社会层面看,容易使整个社会产生心理鸿沟,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会成员身心和谐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发展差距过大,会导致沟通理解障碍,滋生冷漠、不满、对立、仇视情绪,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的走科学发展之路,统筹区域发展,这样才能逐步推进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