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扬州大学艺术学院642音乐史论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黄自

【答案】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今上海市人),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 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

2. 陈田鹤

【答案】陈田鹤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其创作风格朴实,结构严谨,富于民族色彩,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主要作品有歌曲《哀悼一位民族解放战士》、《采桑曲》、《山中》,歌剧《荆荆轲》,清唱剧《河梁话别》等。此外,其钢琴曲《序曲》曾获得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二等奖。

3. 《百鸟朝凤》

【答案】我国民间优秀唢呐曲之一,主要流传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区。演奏家在演奏此曲时,常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娴熟的技巧,细腻地模拟各种鸟禽的啼嗽,神态生动活泼,情绪热烈欢快,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不同地区或不同民间音乐家的演奏,又使乐曲具有不同的地方特点和个性色彩。最著名的《百鸟朝凤》版本流传于鲁西南地区,是由任同样演奏、陈家齐整理的乐谱。它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抒情而富于歌唱性,速度由中板转快; 第二部分,乐曲的主体,形象地、生动地模拟各种飞禽啼鸣; 第三部分,热烈欢快的尾声。

4. 刘天华

【答案】刘天华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乐曲方面,作品有二胡独奏曲《病中吟》、《光明行》等10首及二胡练习曲47首,琵琶独奏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及琵琶练习曲15首,民族器乐合奏曲《变体新水令》,记录《梅兰芳歌曲谱》,搜集《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佛曲谱》。刘天华是近代二胡音乐的奠基人,对近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简答题

5. 简述新秧歌运动在我国现代音乐史上的重大意义。

【答案】(1)它是边区“文艺整风”运动和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得到具体贯彻的产物,它为当时边区的文艺工作者如何与群众结合、如何更好地以文艺为武器来为当时的斗争服务,提供了具体的途径,积累了正确的经验。

(2)它为利用原来民间旧艺术的形式创作新的民族艺术形式,并为后来新歌剧创作的成熟发展找到了一个真正坚实的基础。

(3)训练了一支新的文艺队伍,对其他各种文艺形式体裁的民族化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简述陈田鹤的音乐创作。

【答案】他的创作受老师黄自影响明显,代表作有《春归何处》《枫桥夜泊》《江城子》《山中》等。他的音乐优美情深、笔法简练,和声处理独到,钢琴织体灵活、富于个性,是黄自这方面的最好继承人。另外,他也比较重视儿童歌曲创作,代表作有《植树节》《蚂蚁》《米色白》《采莲谣》等。

7. 山歌音乐具有怎样的艺术特征?

【答案】山歌音乐的艺术特征可归结为如下几点:

(0)坦率、直露的表现手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

(2)自由、悠长的节奏和节拍。

(3)高亢的曲调。

(4)曲式结构:

乐段结构上,常见的两句体和四句体的结构,北方多为两句体,南方多为四句体(常见有的前两句相同或相近、有的二、四句相同,也有的是起、承、转、合式结构)。而这些结构都可看成是二句体的变化、发展。另外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赶五句”、“连八句”(陕南、四川等地),也是以上下句的对应式乐段为基础的。如“赶五句”是在两个上下句乐段之间,加入一个音乐材料有些变化的第三句; 而“连八句”则己形成三部曲式,但仍是以上下句的对应式乐段为基础,在两个上下乐段之间,插入一个完整的四句数板乐段。乐句的变化形式:山歌的乐句结构常常出现不对称的现象,使山歌的音乐显得自由奔放、无拘无束。

三、论述题

8. 简述曾志态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贡献。

【答案】曾志态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贡献主要有:

(1)致力于开展普及音乐的社会音乐活动,其中东京中国留学生的“亚雅音乐会”及“上海贫儿院音乐部”在当时属于首创的性质。

(2)致力于学堂乐歌的编写,1903年编写的《练兵》《游春》《扬子江》等发表于《江苏》杂志上,同年4月编印出版《教育唱歌集》。

(3)致力于音乐方面的著述,这是他对中国新音乐事业建设贡献最突出的一个力一面。 第一,1903年,在《江苏》杂志上连续发表《乐理大意》和《唱歌及教授法》。

第二,1904年编印出版了他所编译的《乐典教科书》,这是当时我国最早出版的一本比较完备的、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

第三,1905年,编印出版了包括乐理、唱歌教授法及风琴练习法融于一体的《音乐全书》; 同年在《醒狮》杂志上发表了他所编写的《和声略意》。

第四,1905年,于《新民丛报》上发表有关发展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论文《音乐教育论》,全面阐述为提高学校音乐教育所需的各种音乐的基本知识,提出要敢于“输入文明”,又要善于运用这些“输入”的文明来创造自己的音乐文化,并提出一系列具体建议:“培养本国教师”,“雇用外国教师”,“编写音乐教科书”,“仿造泰西风琴、洋琴”,以及在“公共地方设奏乐堂”和“选派留日音乐学子”等。

(4)较早地对编写学堂乐歌提出了非常精辟的批评,主张作歌要“质直如话而神味隽永”。

9. 简述20世纪20年代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建设的概况和特点。

【答案】(1)概况

①20世纪20年代我国普通学校教育不断普及,新型音乐社团大量建立,为中国新型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②蔡元培提出的“美育”主张己深入人心,大量培养音乐教师和其他各种音乐人才已成为当时紧迫的社会需要。

③主要有北京音乐传习所、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乐歌体育专修科、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

(2)特点

规模大多比较小,设备较简陋,教师的条件不够充实,带有明显的初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