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岛科技大学分析化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药典规定
C 干燥至恒重的标准溶液的标定操作如下:取120°
约
0.15g ,精密称定,置碘量瓶中加水50mL 溶解,再加KI 2g,轻摇使溶,加稀硫酸40mL ,摇勾,密塞。在暗处放置l0min 后,加水50mL 稀释,用
(1)为什么称取约0.15g 的(2)为什么在碘量瓶中进行?
(3)为什么加KI 后,需要在暗处放置l0min? 若放置时间过短,终点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4)滴定前为什么要加水稀释?
(5)为什么近终点时才可加入淀粉指示剂?
(6)加水50mL ,加KI2g ,加稀硫酸40mL ,用什么量器量取? 【答案】(1)有关反应如下:
故
若滴定使用的是50mL 滴定管,控制标准溶液的消耗量在30mL 左右,则应称取量为:
(2)KI 加入后,在酸性条件下就会发生上述的置换反应,会有大量的析出,因为具有挥发性,
为防止
的挥发,此反应需要在碘量瓶中进行。
必须有充分的反应时
给标定结果带
(3)因为置换反应速度很慢,为保证反应进行得完全,析出定量的
的质
?
标准溶液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
剂3mL ,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而显亮绿色,即为终点。请回答
间。由于在光照射下,在酸性溶液中更容易被空气中的氧而氧化,析出过量的
来很大的误差,所以在暗处放置l0min 。放置的时间过短,置换反应不够完全,在以后的滴定过程中会不断地有析出,造成终点“回蓝”,使终点难以正确判断,从而影响标定结果。
(4)滴定前将溶液加水稀释,目的有两个:
①降低酸度;滴定反应需要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若不稀释,则酸度较强
,发生分解,而且r 也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是绿颜色的,当浓度很大时,颜色
的颜色变浅,为亮绿色,有利
会
②使被滴定液的颜色变浅。在置换反应中,
反应产物
第 2 页,共 27 页
较深,使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不明显,用水稀释后浓度降低,
于滴定终点的观察。
(5)指示剂如在滴定前就加入,
由于溶液中的大量存在,终点时不易立刻与
作用,使蓝色褪去迟缓而产生终点误差。
被淀粉吸附得很牢固,在近
(6)水50mL 和稀硫酸40mL 用50mL 量筒量取;2g KI用托盘天平量取。
2. 简述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
【答案】分析化学是研宄分析方法的科学,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分析化学的目标就是要求消耗材料少,分析测试时间短,成本低,获得更多更准确的化学信息。因此,分析化学的任务就是提高方法灵敏度和选择性,向快速、自动、简便、经济、仪器自动化、数学化和计算机化,并向智能化、信息化纵深发展。
3. 已知在1,10-二氮菲与介质中,加入1,10-二氮菲后,体系的条件电位变为1.06V 。试问物中,哪一种更稳定?
【答案】由于加入1,10-二氮菲后,
升高,说明1,10-二氮菲的加入对于
的
影响程度大于
这说明与1,10-二氮菲形成的络合物更稳定。
4. 萃取分离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案】萃取分离法的优点:萃取分离法设备简单,操作快速,特别是分离效果好,应用广泛;萃取分离法的缺点是费时,工作量较大。
5. 为何标准偏差能更好地衡量一组数据的精密程度?
【答案】因为
由于将偏差平方后,会使大的偏差变得更大,故采用S
均能形成络合物,
与1,10-二氮菲形成的络合
表示能够比单次测量值的偏差或相对偏差更能突出较大偏差的影响。
6. 原子吸收法测定NaCl 中微量K 时,用纯KC1配制标准系列制作工作曲线,从工作曲线求算NaCl 中的K 含量,经多次测定结果偏高,说明其原因,并指出改进方法。
【答案】由于钾易电离而引起干扰,使工作曲线斜率偏低,而引起含量计算结果偏高。改进方法为:标准加入法或配制的标准系列中加入NaCl ,使标准与试样组成基本一致。
二、计算题
7. 某络合剂(以HL 表示)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条件稳定常数
【答案】
第 3 页,共 27 页
试推导出形成ML3络合物的
的关系式。
及络合剂HL 的离解常数
两边取对数得:
8. 欲配制pH=9.49的pH 值的改变不大于0.090。
(1)制备该缓冲溶液需要多少克NH4C1和多少毫升浓氨水? (2)计算缓冲溶液在pH=9.49时的缓冲指数(微分缓冲容)
=53.5。
【答案】有缓冲溶液的pH 计算公式得:
代入数据得:
的缓冲溶液500mL ,且使其溶液在加入2.5mmol 的HC1时
解得:
这样,制备该缓冲溶液需要
的质量和浓氨水的体积分别为:
由以上数据求得微分缓冲容为:
9. 称取某试样0.3621g ,用量分数。
【答案】
10.在pH=5.0的定常数。已知HAc 的
【答案】
第 4 页,共 27 页
重量法测定其中镁的含量得求MgO 的质
缓冲溶液中,缓冲剂的总浓度为
的
计算PbY 络合物的条件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