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岛农业大学分析化学(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根据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写出(1)

【答案】⑴

(2)

2. 沉淀是怎样形成的?形成沉淀的性状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其中哪些因素主要由沉淀本质决定?哪些因素与沉淀条件有关?

【答案】沉淀的形成一般要经过晶核的形成和晶核长大两个过程。晶核的形成机理,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一般认为,将沉淀剂加入试液中时,当沉淀(构晶)离子浓度的乘积超过该条件下沉淀的溶度积时,离子通过相互碰撞聚集形成微小的晶核。晶核形成之后,溶液中的构晶离子仍在向晶核表面扩散,并且进入晶核,以致逐渐形成晶体(即沉淀微粒)。按照沉淀颗粒直径的大小可将沉淀分为晶形沉淀和无定形沉淀两类。形成何种类型的沉淀,主要决定于沉淀物质本性,但也与沉淀进行的条件有关。在沉淀的形成过程中,由离子形成晶核,再进一步聚集成沉淀微粒的速度称为聚集速度。在聚集的同时,构晶离子在一定晶格中定向排列速度称为定向速度。定向速度主要决定于沉淀物质的本性;聚集速度主要由沉淀时的条件所决定,其中最主要的是溶液中生成沉淀物质的过饱和度。聚集速度与溶液相对过饱和度成正比。

3. 解释液液萃取中的几个概念:(1)分配系数;(2)分配比;(3)萃取率。

【答案】(1)用有机溶剂从水相中萃取溶质A 时,达到平衡时,A 在两相中平衡浓度的比称为分配系数KD 。表示为:

式中A 在两相中的存在形式相同。在一定温度下,在溶质浓度较低时,KD 为常数。 (2)溶质A 在有机相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和与水相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和之比,称为分配D 。

(3)被萃取物萃取到有机相的量占总量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称为萃取率。

4. 简述气相色谱的条件选择。

【答案】(1)固定相的选择;(2)载气流速的选择;(3)柱温的选择;(4)进样量与进样时间的影响;(5)色谱柱型、柱内径及柱长的选择。

第 2 页,共 15 页

(2) 溶液的PBE , 浓度为c (mol/L)。

5. 为何标准偏差能更好地衡量一组数据的精密程度?

【答案】因为

由于将偏差平方后,会使大的偏差变得更大,故采用S

表示能够比单次测量值的偏差或相对偏差更能突出较大偏差的影响。

6. 实验室内监测分析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技术有哪些?

【答案】平行样测定、加标回收率分析、空白实验值测定、标准物质对比实验和质量控制图。

二、计算题

7. 用光度法测定某试样中微量铜的含量,6次测定结果分别为0.21%,0.23%, 0.24%,0.25%,0.24%,0.25%,试计算单次测定的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及极差。

【答案】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极差

8. 采用电位滴定法,用液中HA 的浓度(用g/L表示,

,在接近等当点时,溶液滴定25.OOmL 某弱酸HA 试液

测得以下溶液的电位值,请用二阶微商法确定终点时弱酸HA 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并计算出试

【答案】加入21.40mL 滴定剂时,二阶微商内插法计算

加入21.50mL 滴定剂时,

第 3 页,共 15 页

9. 欲将

溶液的pH 值从1.00增加至4.44时,需加入固体醋酸钠NaAc 多

少克(不考虑加入NaAc 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答案】由pH 计算公式得:

代入数据得:

从而得到下面的关系式:

加入了NaAc , 它与HC1定量反应生成了HAc , 从题意可知,还有剩余的NaA ,

因为已知

剩余的

10.某同学拟用如下实验步骤标定改正。称取0.2315g 分析纯

滴定至蓝色褪去,记下消耗【答案】(1)(2)

体积为:

显然体积太大,应称约

配在250mL 容量瓶中,移取25mL 滴定。

(3)此反应需加酸,含氧酸盐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氧化能力强。 (4)反应需加盖在暗处放置5min ,因置换反应速度慢。 (5)淀粉要在近终点才加入,否则终点要迟后。 11.

混合物以NaOH 试剂溶解后调节酸度至微碱性,用0.02500mol/L的碘标准溶

反应完全后以

的克数。已知摩尔质量:

样品中

的质量为:

请指出其三种错误(或不妥)之处,并予

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lg KI,然后立即加入淀粉指示剂,用

的体积,计算

浓度。

试剂含吸附水,要在120℃烘约3h 。

这样,就可以求得需加入的固体醋酸钠NaAc 质量为:

液滴定,用去20.00mL , 滴完后使成酸性,加入过量KI 使析出滴定,用去30.00mL , 计算样品中

【答案】反应方程式为:

第 4 页,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