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28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分析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28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分析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28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分析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14 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28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分析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25 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28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分析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36 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28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分析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45
一、名词解释
1. 集团决策
【答案】集团决策认为公共政策是集团斗争的产物。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斗争,政府决策就是在不同集团的相互冲突中进行选择。在集团分析模型看来,公共政策是团体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其体现了那些一直试图获取优势并相互竞争着的党派或集团之间出现的均势。
2. 公共物品与外部效应
【答案】(1)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或多或少具有下面两个特征的物品(或服务),包括的内容有:
①个人很难拥有排他性的占有和支配该物品(或服务)的权力;
②个体对该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般并不或者很少会减少其他个体消费该物品(或服务)的可能性。与之相对,私人物品则是指那些基本上不具备上述两种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的上述两个特征意味着,个体很难向那些消费这些物品的其他个体收取因提供这些物品而应当获得的合理补偿。其结果必然是降低了个体在提供这些公共物品方面的激励。这样,一方面,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或多或少地对公共物品具有需求; 另一方面,在没有市场之外的其他途径参与这些物品生产的情况下,市场并不能保证这些物品一定能够被生产出来。这显然意味着效率的损失。
(2)外部效应是指存在于市场之外而不受市场机制调节的活动或影响。如果发生在市场之内的某种活动,其影响范围超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即这种活动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市场之内,但其延伸部分扩展到了不存在市场的地方,那么,这种市场之内的活动在不存在市场的地方所造成的影响就属于外部效应。具体的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为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3. 政策客体
【答案】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政策的直接客体是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政策的制定围绕着社会问题和政策问题展开; 政策的间接客体是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政策是通过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来达成政策目标。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社会问题,进行社会
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4. 社会利益
【答案】社会利益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基于一定的社会目标而对诸种社会要素和社会状态的共同需要所体现的利益形态。社会利益是广泛个体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具体的、独立的利益形态。其内容主要有: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具有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和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5. 政府失灵
【答案】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具体来说,可以将政府失灵现象大致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为一种加总社会中所有个体的意见的途径,政府是不完美的。由于“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存在,使得面对加总社会意见的过程中存在种种缺陷和矛盾。
(2)政府中的决策者可能会被少数人的利益所引导,从而忽视甚至损害多数人的利益。多数时候,政府的决策总是由少数人做出的。如果社会对这些决策者的监督是不完善的,那就存在决策者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忽视甚至损害多数人的利益的可能性。
(3)行政机构的低效率问题。评估行政机构的绩效非常困难、行政机构缺乏竞争和行政机构的公务员体制的僵化都是造成效率低下的原因。
(4)政府失灵的其他方面。政府失灵可能还表现在许多方面,包括民主投票过程的高成本、直接民主过程可能缺乏保护少数人利益的机制、代议制民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方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冲突、政治周期对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等各个方面。
二、简答题
6. 简要评析渐进决策模型。
【答案】(1)渐进决策模型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是指把政策制定过程看作是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修正的过程。它是在对理性模型质疑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内涵有:①渐进模型实际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 ②决策者不必过多地分析与评估新的备选方案,只着意于现存政策的修改和补充; ③渐进主义着意于目标与备选方案之间相互协调,使问题交易处理,并不关心基础的变革; ④渐进主义在面对同一社会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时,只着重减少现行政策的缺陷,不注重目标的重新改进,也不注重手段和方案的重新选择。
(2)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渐进决策是理性的。这是因为,新的政策将会产生学习成本、与原政策系统的摩擦成本、结构转型成本等。因此,现实中的公共政策是‘个逐步演化、完善的渐进过程。渐进决策模型在政治上也比较可行,该模型对缓解矛盾冲突、维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作为现行体制下的受益者,他们倾向于维持社会的现状,态度保守,不会轻易改变现行政策,即使改变也是渐变,而非突变。
(3)渐进决策模型最大的启示是,公共政策是对旧政策中存在问题的补充和修正。渐进决策
模型的关键在于寻找“临界点”,在“老政策是好政策”的指导原则下,根据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来确定渐进模式的速度。
(4)渐进决策模型内在的缺陷
①渐进决策模型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带有维持现状和缺乏变革的保守主义色彩,使公共政策的制定成为修修补补的游戏。批评者指出,渐进决策模型缺少目标导向,决策使人们一直停留在十字路,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渐进决策模型内在地有着过于保守的倾向,怀疑大规模的改变和创新。
②渐进决策模型被认为是不民主的,其把决策的范围局限在小部分高级决策者之中。
③渐进决策模型排斥系统的分析和计划,破坏了寻找有益的新选择的动力。在这一点上,批评者指出,渐进决策模型容易产生短视的决策,不利于社会的长期发展。
④批评者对渐进决策模型的适用性提出了质疑。
7. 在公共政策评价中,有哪些评价标准?
【答案】政策效果是公共政策评价的核心。要弄清楚一项公共政策的效果究竟是好是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就必须首先建立一套评价的标准,即进行价值判断的尺度。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工作量。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投入的各项资源的质与量以及分配状况。
(2)绩效。指依据具体明确的目标,分析政策对客观事物与政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影响,绩效既包括政策推动的结果,又含有民众心目中认定的满意程度。
(3)效率。指投入工作量与绩效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4)充分性。指满足人们需要、价值或机会的有效程度,反映了绩效的高低。
(5)公平性。指公共政策所投入的工作量以及产生的绩效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公平分配的程度。
(6)适当性。指公共政策目标和所表现出的价值偏好以及所依据的假设是否合适。具体地说,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是否是社会期望的,公共政策的成本与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公正。
(7)执行力。指探求影响公共政策失败的原因,进而导致因果模型的构建。
(8)社会发展总指标。指对社会状态与发展的数量进行描述与分析,既反映过去的动向,又可作为社会现状的说明,其特征是以描述性指标为主。
8. 简述政策创新与传播框架的主要内容。
【答案】政策创新和传播主要有两种解释框架。一是内部决定模型,一是传播模型。内部决定模型假设,地力政府的行为不会受其他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认为职能部门创新的因素在于地方政府内部的政治、经济或社会特性。与内部决定模型相反,传播模型则认为政策创新本质上是政府之间的关系,把一个地方政府采纳的某项政策视为模仿其他地方政府先前采纳的政策。
(1)内部决定模型
内部决定模型假设导致地方政府采纳一项新项目或新政策的因素是该地方政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特性所决定的。因此,其排除了地方政府受其他地方一政府或中央政府所影响的传播效果。内部决定模型假设,规模越大、资源越充实,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政府越具有创新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