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825机械设计基础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V 带传动中,限制带的根数
2. 代号为是为了保证_____。 【答案】每根V 带受力均匀(避免受力不均) 的滚动轴承,其内径是_____mm,公差等级为_____级。
P6为公差等级代号,表示公差等级【答案】100; 6 【解析】20为内径代号,表示轴承内径
为6级。
3. 螺纹连接防松,按其防松原理可分为_____防松、_____防松和_____防松。
【答案】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破坏螺旋副运动关系防松
4. 对于两级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应使中间轴上的两个斜齿轮的旋向_____。
【答案】相同
【解析】中间轴上两个斜齿轮的旋向相反,可以部分抵消中间轴上的轴向力。
5.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能建立油压的基本条件是_____。
【答案】①两相对滑动的表面之间必须相互倾斜而形成收敛油楔; ②两滑动表面应具有一定的相对滑动速度,并且其速度方向应该使润滑油从楔形大口流人,从小口流出;③润滑油应具有一定的粘度。
6.
_____。 【答案】
7. 设计胶接接头时,应尽可能使胶缝受_____或_____载荷。
【答案】剪切;拉伸
8. —般的轴都需具有足够的_____,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尺寸以及良好的_____,这就是轴设计的基本要求。
【答案】强度;工艺性能
9. 保持架的作用是_____。
【答案】将一组滚动体等距离均匀地隔开,引导并保持滚动体在正确的轨道上运动,改善轴承内部载荷分布和润滑性能
10.螺栓组联接结构设计的目的在于_____; 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有_____。
【答案】合理地确定联接接合面的形状和螺检组的布置形式,使得联接接合面及各个螺栓受力较均匀,并便于制造和装配;接接合面的形状应设计成轴对称的简单几何形状;②当螺栓组联接承受弯矩或转矩时,使螺栓的位置适当靠近结合面边缘;③靠剪切传力时,一般不应在平行于外力的方向排列8个以上的螺检,以免各个螺栓受力不均;④栓的排列应有合理的钉距、边距
11.已知蜗轮传动的有关参数则该蜗杆传动的传动比i 应为_____。
【答案】25.5
【解析】根据蜗杆分度圆直径的公式公式
得蜗轮齿数故该蜗杆传动的传动比应该为 得模数又根据蜗轮分度圆直径
12.销钉连接的主要用途是固定零件之间的_____。
【答案】相对位置
二、简答题
13.什么叫标准齿轮?什么叫变位齿轮?参数相同的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有什么关系?
【答案】如果一个齿轮的
即均为标准值,并且分度圆上的齿厚s 与齿槽宽e 相等,
则该齿轮称为标准齿轮。
改变刀具与齿坯的径向相对位置加工出来的非标准齿轮称为变位齿轮。
参数相同的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在齿形方面存在着关系,两者的齿廓曲线是由相同基圆展成的渐开线,只是各自截取了不同的部位而已。
14.比较接触式动密封及非接触式动密封的特点。
【答案】接触式动密封是借助密封力使密封面贴合靠紧,工作时会有摩擦和功耗,引起元件磨损。因此,一般用于相对转速不高的情况。非接触式动密封的转动部件和静止部件是不接触的,不受工作速度的限制,但有一定的泄露。
15.齿轮传动中,齿面接触应力属于哪类循环变应力? 为什么?
【答案】(1)齿轮传动中,齿面接触应力为按脉动循环变化的变应力。
(2)对于相啮合齿轮上的一对特定轮齿,当啮合时齿面产生接触应力,退出啮合时齿面的接触应力则不存在,即工作齿廓上的各对应接触部位仅仅在接触的瞬间产生接触应力,过此瞬间脱离接触后,该部位的接触应力随即消失。因此,不论轮齿承受稳定载荷或不稳定载荷,传动运动方式如何,齿面接触应力均为按脉动循环变化的变应力。
16.—个普通的三级减速传动装置,其中有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和普通V 带传动,请按高速到低速排列其顺序,并简述理由。
【答案】普通V 带传动一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一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理由:V 带传动传动平稳,噪声小,在多级传动系统中,一般应放在高速级。齿轮传动精度不高或在高速下运行时,振动和噪声较大,所以在一般精度条件下不宜用于高速。而其中,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较直齿圆柱齿轮平稳,相对适用于高速、重载传动。
17.混合摩擦属于哪种摩擦状态?
【答案】混合摩擦属于干摩擦、液体摩擦、边界摩擦的混合状态。
18.进行螺栓组连接的受力分析时,有哪五项假说?
【答案】为了简化受力分析时的计算,一般作如下假设:①司一螺栓组内各螺栓是相同的,而且所受的预紧力也相同;②螺栓组的对称中心与连接接合面的形心重合;③受载后连接接合面仍保持为平面;④被连接件为刚体;⑤螺栓的变形在弹性范围内等。
19.什么是弹簧特性曲线?请画出三种弹簧特性曲线。
【答案】如图所示,弹簧特性曲线是表示弹簧载荷和变形之间关系的曲线。不同的弹簧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图
20.机械零件主要的失效形式有哪些?针对这些失效形式有哪些相应的设计计算准则?
【答案】(1)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整体断裂、表面破坏、过大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功能失效。
(2)相应的设计计算准则是:强度准则,刚度准则,寿命准则,热平衡准则、振动稳定性准则。
21.解释轴设计中下列公式的意义及用途(包括各符号意义)。
(1)
(2)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