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目录
2016年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 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 . 2
2016年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 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 . 7 2016年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 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14 2016年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 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19 2016年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 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25
一、名词解释
1. 场面调度
【答案】场面调度最初是戏剧用语,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活动的位置变化所做的处理。用于影视剧中,则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包括所有放置在摄影机之前的将被拍摄的元素:布景和道具、灯光、服装和化装以及人物举止。根据调度主体的不同,分为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常用的调度手法有纵深调度、重复调度和对比调度。
2. 受众
【答案】受众(audience ),是指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发言的无名个体与群体,也就是包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等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接受者,如果仅仅考量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的属性,那么受众还包括广大的互联网用户也即网民。
3. 直播
【答案】直播是指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合成与播出同时进行的播出方式,分为电视现场直播和网络直播。电视现场直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其充分体现广播电视媒介传播的优势。网络直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步制作和发布信息,具有双向流通过程的信息网络发布方式。电视直播显现的时空既有现在时又有过去时; 网络直播除具备电视的两大时空之外还具有压缩时空的功能,如同步的文字直播、图片直播、赛事直播、手机直播和比分直播等各种直播频道和样式。
4. 《正大综艺》
【答案】《正大综艺》是中央电视台与正大综艺公司合办的综合性文艺专栏节目。1990年4月开播。每周六晚播出1次,次日重播,每次2小时。前1小时为综合性文艺板块,常由“世界真奇妙”、“面向世界”、“五花八门”等专栏组成。节日后半段约1小时,为“正大剧场”,播放进口的故事片或电视剧。
二、简答题
5. 简述电视“偏见”形成的原因及后果。
【答案】(1)电视“偏见”形成的原因
①在任何电视节目(包括纪录片)的制作中,其本质在于选择一一将眼前毫无结构和凌乱的东西整理成形。这种选择的过程,必然带有整理者自身某种程度的“偏见”。
②还有一种无意识的“偏见”来自新闻价值本身。新闻选择的传统价值之一是“否定”,即反常的才是新闻,而媒介的时效性与“否定”价值的结合,会导致电视媒体上充斥着因新闻价值本身所决定了的“偏见”。
③电视节目为争取观众,必须利用大多数人可能认同的社会和文化经历的共同领域,而排除那些与大多数人社会文化经历和观点迥然不同的人;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构成社会的每一个个体、群体、文化、信仰和态度的多样性就会逐渐减弱。这也是电视偏见形成的原因之一。
(2)电视“偏见”的存在后果
电视“偏见”的存在后果,可能并不一定是“偏见”内容的本身,而是“偏见”形成的方法会逐渐影响观众的思维方式与想象力,并因此形成新的“偏见”,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6. 电视谈话节目核心要素分析。
【答案】(1)电视谈话节日是以演播室为主,在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就一定主题或者事件进行的对话。其核心就是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层层叠叠、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的交流,应该说“对话”是谈话节日的本质性特征。
(2)谈话节日的核心要素有:
①主持人:主持人的作用是引发话题、倾听、转场、把握节奏,是一个个话题的发动机与起搏器,帮助嘉宾迅速忘掉现实的身份与当下的忙碌,忘掉演播室的陌生,移情到当初曾经发生的、当时需要交流的事件发生的时候的心境、体验与思绪。
②嘉宾:嘉宾是谈话节目中主要的讲述者。他们在摄像机前用生动、形象、具体、真实、可信的话语,讲述着自己的思想、经历和生活。同时,嘉宾作为谈话节目故事情节中的主要人物,不仅应该展示性格中促成其行为的内初动力,更应该挖掘人物的多面性和其发展变化的一面。
③话题:话题在谈话节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话题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节日的质量。一档好的谈话节日,其选择的话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 :话题具有新闻性; b :话题具有社会性; c :话题具有人文性; d :话题具有娱乐性。
④午花:片花包括一个谈话节目栏目的片花、一期节目的片花和段落片花。片花常用对偶、排比等节奏快捷的语态。一期节目的片花都应该是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疑惑,等待观众在收看过程中,自己破解。
⑤小片:小片是指编导根据演播室的录像素材,经过构思之后,拍摄与嘉宾讲述有关的外景素材,剪辑成一个个片段。小片的作用主要是表述事件、渲染情绪。
⑥音乐、音效:现场音乐主要是在谈话行进的过程当中在适当的时候,以即兴演奏的旋律来烘托、渲染嘉宾话题的情绪。音效,则是利用音效本身的短促与变异,来调节现场的气氛,或滑稽,或奇趣,或尴尬,以言语之外的方式来激活嘉宾无法表达,或不愿意直接表露的言辞; 或应和、放大嘉宾戏谑的情态。
⑦大屏幕:大屏幕不仅能在谈话需要的时候可以播放有关嘉宾的照片、影像资料,对于观众而言,也是一个对画面外的空间延伸与拓展,是演播室之外“过去”时空的回溯,与演播室“现在”的时空自然的出入交错,让演播室的观众将有限空间拓展到无限领域,进入广阔的遐想空间。
通馗具:从话剧角度看,舞台道具、布景、服装、化妆、灯光等,是构成视觉形象的一部分,他们有机地参与戏剧演出,共同塑造有利于剧情开展的典型环境。在谈话节目中,通过道具的陈设、安排,可以表现参与嘉宾的生活痕迹,有助于说明嘉宾的职业、阶层、性格、生活习惯等。
7. 举例论述电视应当如何处理雅俗关系。
【答案】(1)从价值指向来看,雅与俗是对依赖电视这一载体进行传播的文艺作品的价值含量的评价,因此,雅俗关系可以分为“雅俗共赏”和“雅俗分赏”。但是从观众角度来说,电视文化品位的理想状态则是通俗与高雅的互动,对于电视来说,这也是需要正确处理雅俗关系才能实现的日标。
(2)从电视的传媒功能来看,其本质特征是大众的、通俗的。通俗给了电视文化一种活力,使得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关注大众民生。而“雅”则是指精英人群所代表的具有高艺术性、精致化的精英文化。“雅俗共赏”即是既要满足大众对娱乐、通俗、热闹的需求,又要满足精英阶层/知识分子对艺术性、知识性、思想性的追求。但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受众的非群体性倾向开始突出,“雅俗共赏”难以解决受众在年龄、文化层次、地方习俗、欣赏趣味上等迥然不同的各类需求。电视文化的深层次形态一“雅俗分赏”水到渠成地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目前,无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电视台纷纷设置不同的专业频道,播出了受众针对性很强的节目,积极探索“雅俗分赏”理念的审美实践。“雅俗分赏”的提法与当代电视文化向纵深层次发展是相呼应的。对于电视文化来说,雅与俗应该是共存共荣的,而不是对峙和各自独立的。若是一味地要求“共赏”,则抹杀了电视文化本身的个性和受众的针对性,强迫性地杂糯了电视文化的雅与俗。“分赏”也不能简单地把“雅”与“俗”机械割裂,形成对立或各自独立。雅者赏俗往往能在对比中产生新鲜、新奇的感觉,有效缓解紧张和压力。过于雅化,不但会丧失文化层次较低的观众,而且会丧失电视文化大众传播的本质特性; 同样,过于媚俗,非但文化精英所不屑,还会使现有的接受群体走向麻木和厌倦。
8. 简述广播电视的符号种类。
【答案】广播电视的符号种类主要有:
(1)语言
广义上讲,凡是传达信息的形式一符号系统,都是语言。广播电视使用的语言指以语音为物质基础,以词语为构成要素,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表意体系。
①声音语言
声音语言是广播最主要的表情达意手段,也是电视传播重要的语言符号之一。广播电视声音语言的构成是非常丰富的,如果按照节目录制的方式来看,可以大体上分为现场录制或直播的语言,和后期制作录制的语言。
②文字语言
对于电视而言,文字语言指的是在电视内容中通过视觉可以感知和阅读的文字内容,通常分为画内文字和屏幕文字两种。画内文字指的是画面拍摄到的文字内容; 屏幕文字主要指后期制作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