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大学建筑学院355建筑学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减柱造
【答案】减柱造是古代建筑柱网平面中减掉部分金柱的做法。始于11世纪,辽金时庙宇建筑常用此种做法,可使室内空间宽敞,明以后少用。紫禁城内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尚保留此种做法。
2. 都柱
【答案】都柱是指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的作法。
3. 独乐寺观音阁
【答案】独乐寺观音阁,又称天津蓟县独乐寺,是一座佛寺建筑,相传建于唐。观音阁为辽代建筑,位于山门以北,重建于辽统和二年。面阔5间,外观2层,内部3层。屋顶用九脊殿式样。
4. 南禅寺
【答案】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距今1200多年,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其大殿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二、填空题
5. 我国自办最早的建筑教育始于_____年,最早的建筑系成立于_____年。
【答案】1923; 1927
6. 明清时期佛寺布局逐渐规整化,沿中轴线对称布置建筑,如山门、钟鼓楼、_____、大雄宝殿、法堂、_____、僧人用房等。
【答案】天王殿;藏经楼
7. 清故宫建筑有琉璃屋顶的剪边形式,如文渊阁是_____琉璃绿剪边,而御花园的浮碧亭等则是_____琉璃瓦黄剪边。
【答案】黑;绿
8. 北宋汴梁是我国第一座有里坊制向_____转化的君主专制时代的都城,中国古代城市化最高峰时期的都城是南宋的_____。
【答案】厢坊治;临安
9. 《营造法式》的著述者为北宋时期将作监_____,汇集_____之法,对技术的总结与传播起了很重大的作用。
【答案】李诫;历来工匠经久可行
10.中国近代城市的转型,既有新城的崛起,也有老城的更新,从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新转型的城市大体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主体开埠城市,如_____; 局部开埠城市,如_____; _____,如_____; _____, 如_____。
【答案】上海;济南;交通枢纽城市;郑州;工矿专业城市;南通
一、名词解释
1. 卜千秋墓
【答案】卜千秋墓是河南省洛阳市烧沟村附近的西汉晚期壁画墓,1976年由洛阳市博物馆发掘出土。墓主为卜千秋,卜千秋墓为夫妇合葬墓,由长方形主室和左右两耳室组成,主室全部由特制的空心砖砌筑,顶部仿券顶做成两坡平脊形式。卜千秋墓画以绘于脊顶的墓主升仙图为主,壁画分布在主室脊顶、门额、后壁上部及隔梁的两面。在门额和后壁上部绘有仙禽、怪兽和四神等。在狭长的脊顶上,绘着由日、月、伏羲、女娲以及四神、仙禽神兽构成的天上世界,男女墓主则在仙人的引导下,乘仙鸟和龙舟凌云飞升,风格朴拙传神。
2. 半坡村
【答案】半坡村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位于陕西西安,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临河高地是居住区,在其中心部分,有一座规模相当大的、近于方形的房屋,可能是氏族的公共活动的场所。居住区内和沟外分布着窖穴,是氏族的公共仓库。居住区沟外的北边是公共墓地,东边是窑场。
3. 九脊顶
【答案】九脊顶,清称歇山顶,是中国古建筑的一种屋顶形式,屋顶上半部为两面坡,下半部为四面坡,是悬山顶与庑殿顶上下相交而成。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
4. 《营造法式》
【答案】《营造法式》是北宋时政府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是我国古籍中最完整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来工匠相传的可行之法。此书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施工质量。
二、填空题
5. 中国氏族社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_____流域多水地区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在黄河流域的_____房屋。(由巢居发展)(由穴居发展而来)
【答案】长江;木骨泥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