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专硕]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时,无差异曲线是否会发生改变和移动? 请说明理由。
【答案】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时,无差异曲线不会发生改变和移动。理由如下:
无差异曲线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该特征的核心意义是任意无差异曲线对应于特定效用量。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是由消费者的偏好决定的,只要消费者的偏好不发生变化,其无差异曲线就不会变动。
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动的时候,消费者的预算线将发生改变和移动,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改变,从而使最终选择发生变化,但这不会引起无差异曲线变动。
2. 垄断竞争市场如何达到长期均衡?
【答案】由于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进出行业比较容易,所以当厂商获得超额利润时,其他行业的厂商就会进入,以分享超额利润。如此一来,供给量的增加导致产品价格的下降,这一过程直至超额利润消失为止。反之,如果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内存在亏损,则厂商会退出这个行业,供给量的下降导致产品价格的上升; 同样,这一过程也将持续到亏损消失为止。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是在厂商进入或退出行业基础上形成的。如图所示,垄断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条件为MR=LMC, AR=LAC,前一条件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条件,后一条件保证了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
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3. 设某经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
试说明:
(1)该经济可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的x 和最大数量的y ;
(2)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上方凸出;
(4)边际转换率递增;
(5)点(x=6, y=3)的性质。
【答案】(1)由题中所给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方程可知,当x=0时,y=5; 当Y=0时,x=10。因此,该经济可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的x 和Yy 分别为10和5。
(2)由于题中所给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为:
故知该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由于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导数为:
即负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有较小的负数减少到较大的负数; 这意味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变得越来越陡峭,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上方凸出。
(4)根据定义,边际转换率是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
由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故其绝对值是递增的。故边际转换率递增。
(5)当x=6时,根据题中所给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方程有y=4。因此,点(x=6,y=4)是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一点。比较该点与点(x=6,y=3),即可知点(x=6,y=3)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内,显然该点还没有达到其可能有的最大产出,故该点属于“生产无效率点”。
4. 微观经济学讨论市场失灵时,通常会举公共品供给的例子。请问:为什么通常经济学家会认为,类似国防等公共品不能通过市场来有效提供? 如果经济学家的看法正确,那为什么社会上会经常出现做好事、见义勇为、献血、志愿者等公共品自愿供给现象? 你如何用经济学理论来反驳经济学家?
【答案】(1)通常情况下,国防等公共品之所以不能由市场提供,根本上来说是由公共品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公共品同一般的私人消费品关键区别在于:公共品不具有排他性,也就是说,对于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消费者,也可以消费同其他支付价格的消费者同样数量的商品。他们在享用公共品时都想当“免费乘车者”。即支付价格的消费者的行为对其他消费者具有正的外部性,这将导致公共品的提供低于社会最优的水平。
(2)社会上经常出现的个体自愿提供公共品的现象可以从行为人的偏好上加以解释。社会上某一类行为人对公共品的偏好远高于其他个体,那么这类对公共品具有特殊偏好的人群就具有足够的激励提供公共品。这种特殊的偏好可以通过渠道诱导出来:
①某类行为人的效用函数中内嵌社会其他人的效用,这使得公共品的外部性经由效用函数内部化,
令公共品的供给数量达到更有效率的水平;
②经济中某类个体认为自己主动提供公共品的行为可以诱导出其他个体进一步提供公共品,这种策略行为的互补性使得公共品的外部性内部化,也会使得公共品的供给更加有效率。
5. 简要说明为什么交换的最优条件加生产的最优条件不等于交换加生产的最优条件?
【答案】交换的最优条件加生产的最优条件并不等于交换加生产的最优条件。事实上,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并不是将交换的最优条件和生产的最优条件简单地并列起来,其原因在于:
(1)交换的最优只是说明消费是最有效率的; 生产的最优只是说明生产是最有效率的。两者的简单并列,只是说明消费和生产分开来看时各自独立地达到了最优,但并不能说明,当交换和生产综合起来看时,也达到了最优。
(2)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是要将交换和生产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讨论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是指社会生产和交换同时达到最优的状况,即实现了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况。生产达到均衡并不能保证交换同时达到均衡; 交换达到均衡也不能保证生产同时达到均衡。要使交换和生产同时达到均衡必须具备的条件: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它们的边际转换率。 当
之所以时,达到了交换和生产的一般均衡。 作为一般均衡的条件,是因为只有符合这一条件,才能使生产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使资源达到有效配置。
6. 假定整个经济原来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如果现在由于某种原因使商品X 的市场供给增加,试考察:
(1)在X 商品市场中,其替代品市场和互补品市场会有什么变化?
(2)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会有什么变化?
(3)收入的分配会有什么变化?
【答案】(1)如果X 商品的供给增加,按局部均衡分析,其价格将下降。由于实际生活中,各个部门、各个市场相互依存、相互制约,X 商品市场的变化会对经济的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按一般均衡分析,X 商品的价格下降,会提高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降低对其替代品的需求。这样,互补品的价格和供给量将上升,替代品的价格和数量将下降(假定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在商品市场上的上述变化也会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因为它导致了对生产X 商品和其互补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因此又引起了生产商品X 和其互补品的要素价格的上升和数量的增加。它同时又导致商品X 的替代品的需求下降,因此又引起生产商品X 的替代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下降。这些变化被替代生产要素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削弱。
(3)由于(2)中所述的变化,不同生产要素的收入及收入的分配也发生变化。商品X 及其互补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要素需求的增加,其收入便随要素价格的上升和需求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商品X 的替代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要素需求的减少,其收入便随着要素的价格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