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答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它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活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包括:接待幼儿入园,早操,教育活动(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等),间隙活动,自由游戏活动,进餐,睡眠,午点,离园,晚间活动和盟洗等。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使其成为有机的一个整体,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地发展。
2. 家长学校
【答案】家长学校是以婴幼儿、中小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以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业余教育形式。任务是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配合学校教育的实施; 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 为子女的成长造就一个适宜的家庭教育环境。一般多由中小学校、妇联、妇幼保健院(所)、家庭教育研究会等部门兼办。办学经费自行筹措,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如按学员的学习时间分,有“星期天家长学校”、“家长夜校”、“农闲家长学校”等; 按教育对象分,有“母亲学校”、“爸爸学校”、“乳儿家长学校”、“后进生家长学校”等。按层次一般分成两大类:一是学前子女家长学校,对象为子女是6周岁~7周岁以下的家长,教学内容有优生、优育、幼教知识及有关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 二是在学子女家长学校,教育对象为中小学学生家长,教学内容多是根据各学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和教学要求,组织家长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掌握辅导子女学习和培养子女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教学形式主要采用讲座的方式进行。
3. 教育目的
【答案】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各级各类的学校无论具体培养社会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两类:一是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为社会本位论; 二是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为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的意义,决定了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4. 儿童观
【答案】儿童观是指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儿童发展所持的看法与态度也是不同的。这些看法与态度都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对自身认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二、简答题
5.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总有重智育轻体育,重知识轻道德的表现,简述其原因。
【答案】我国学校教育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总有重智育轻体育,重知识轻道德的表现,这种现象的存在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
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们较为重视给子儿童足够的文化知识,至于其他方面则可忽视。这对今天幼儿教育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2)家长的功利需要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目前在我国城镇家庭中独生子女约占90%以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十分普遍,许多家长过早地为孩子选择职业定向,学习一技之长,希望孩子能够在人才竞争中取胜。而作为学前教育目标当中一些基本的内涵则被忽视和削弱了,如学前儿童的人格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素质的提高等等。
(3)应试教育的压力
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当中,而这种竞争也已经广泛深入地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在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等无不反映出应试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影响。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家长和幼教机构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 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的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干扰和影响了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贯彻实施。
6. 简述幼儿教师的主要职责。
【答案】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幼儿教师是教师这个群体当中十分特殊的一分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其主要职责为:
(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和执行教育计划,完成教育任务。制定教学计划是幼儿教师的首要责任,按照幼儿园课程大纲的要求,从而制定出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并且认真的付诸于实践之中。幼儿教师在传授课程时
应保障计划的完整性,同时也发挥出自身的灵活性,将教学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促进儿童的发展。
(2)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发展情况。幼儿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发展将会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在每个时间段,有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和成长的需求。幼儿教师在带领这些幼儿时,需要将幼儿的成长都详细的记录下来,在发展的时间段中注明任务和实现情况,对幼儿的身心成长进行严密的监控。这样,可以及早的发现问题和矛盾,集中精力和时间来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推动幼儿的发展。
(3)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幼儿的健康安全成长有赖于为之提供的环境,需要有一个健康舒适的成长环境。幼儿教师必须负有这种责仟,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卫生状况优良,校园环境安宁,并有足够的保障措施。
(4)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现今幼儿的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事情,而且关系到幼儿的家庭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外在的因素。幼儿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积极的掌握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了解问题和矛盾的存在之处,然后对症下药的解决存在的问题。
(5)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未来社会的发展为幼儿教师的成长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而且要积极的拓展自身,提高自己的能力。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对实际的教学进行研究的能力,将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反映实际教学的要求。幼儿教师还需要通过业余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实践能力。
(6)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幼儿教师在整个幼儿园教师体系中,需要受到管理和制约,从属于一定结构之中,享有权利并负有相应的职责。幼儿教师需要将教学以及在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定期向园长汇报,强调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管理者需要按照教师的实际情况,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突出优势和长处,解决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7. 简述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答案】社区是社会大环境中与幼儿园关系最密切、对幼儿影响最大的那一部分。它对幼儿园教育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和意义,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环境的教育性
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特别是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扩展到社区的大背景下进行,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不仅是扩大教育的空间,更是其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