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目的

【答案】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各级各类的学校无论具体培养社会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两类:一是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为社会本位论; 二是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为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的意义,决定了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2. 家长学校

【答案】家长学校是以婴幼儿、中小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以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业余教育形式。任务是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配合学校教育的实施; 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 为子女的成长造就一个适宜的家庭教育环境。一般多由中小学校、妇联、妇幼保健院(所)、家庭教育研究会等部门兼办。办学经费自行筹措,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如按学员的学习时间分,有“星期天家长学校”、“家长夜校”、“农闲家长学校”等; 按教育对象分,有“母亲学校”、“爸爸学校”、“乳儿家长学校”、“后进生家长学校”等。按层次一般分成两大类:一是学前子女家长学校,对象为子女是6周岁~7周岁以下的家长,教学内容有优生、优育、幼教知识及有关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 二是在学子女家长学校,教育对象为中小学学生家长,教学内容多是根据各学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和教学要求,组织家长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掌握辅导子女学习和培养子女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教学形式主要采用讲座的方式进行。

3. 师生关系

【答案】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存在不同的类型,从教育过程的主体作用来看,教师和学生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 从教育作为一种组织来看,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在学校、班级、教室等社群中,构成组织和被组织的关系; 从教育活动的展开来看,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和对话关系。师生关系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4. 最近发展区

【答案】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并引导之”,由此引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定义是指儿童己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操作定义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活动任务时表现的水平和在成人指导或在有能力的伙伴帮助下完成任务时所表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简答题

5. 简述陶行知对幼稚园教师提出的要求。

【答案】陶行知对幼稚园教师提出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奉献精神。陶行知认为奉献精神是一切教师的灵魂。它是决定教师事业的内部因素,教师也只有拥有了奉献精神才会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

(2)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陶行知认为,教师为教,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求真就是追求真理,用做真人。

(3)以身作则,自化化人的精神。陶行知认为,教师为教,要“以身作则”,为儿童起到榜样的作用。

(4)不断开拓,勇于创造的精神。陶行知认为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他指责那些保守、落后、不知进取的教师“天天卖旧货”、“依样画葫芦”。

6. 简述保育工作者的工作范畴和任务。

【答案】保育工作者的工作范畴和任务具体分析如下:

(1)保育工作者的工作范畴

①保育工作者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但更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②她们要对保教工作充满热情,关心儿童、热爱工作; 要充分了解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知识和保教技能。

③在日常工作中,保育工作者要时刻注意贯彻“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一体化”的原则,在对幼儿实施保育过程中穿插教育活动和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贯彻相关的教育原则和要求。

④教师也应在各类教育活动中注意配合保育工作开展相应的保育活动。

(2)保育工作者的任务

①保育工作者应该做到创造性地、健康地促进儿童的发育成长; 促进儿童开放的心灵与生长的自由,注意培养儿童内在的活力与兴趣,发挥儿童的能力和潜能,给儿童以健康、完善的心智成长。

②保育工作者在保育工作中,必须做到了解每一个儿童体内的动机、需要,然后才能解释儿童的行为和发展。

③保育工作者在保育工作中,不只是消极地了解儿童,而应在工作中做出示范,使儿童从每

一位保育者的身上得到经验,实现自我,以发展其潜在的本性。

④保育工作者在进行保育工作时,也要注意每一个儿童的个体差异。

⑤保育工作者在进行工作时,对待儿童应该以一般健康、正常人的各种行为与生活的重要问题为主,诸如感情、友爱、道德、责任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地促进儿童精神生活的发展。

7. 简述幼儿智育的内容。

【答案】幼儿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发展幼儿的智力

①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如发展幼儿的感知觉、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像和创造能力等。

②培养幼儿良好的智力品质,如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性观察事物的准确性、敏锐性等。 ③帮助幼儿尝试使用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技能,如观察事物或现象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和技能等。

(2)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

幼儿学习的知识包括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常识、社会常识、自然常识,以及幼儿能够理解的科学技术知识,与国家政治生活有关的初步知识等等。

(3)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奇心是幼儿求知兴趣和欲望的最初表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将之进一步发展为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是幼儿智育的重要内容。学习习惯是幼儿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以及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幼儿学习时能否集中注意力、能否积极克服困难、能否爱护文具、能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等。

8. 现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

【答案】(1)非义务性:义务教育从小学开始,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

(2)基础性、启蒙性:学前教育为幼儿以后的教育奠基,学前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开端,而且是教育链条的起点。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以启蒙为衡量标准。

(3)保教结合:幼儿保教内容是指托幼机构所进行的保育和教育活动内容的总和。幼儿保教内容一般是相对于幼儿保教活动的目标、形式、途径、方法和进程而言的。幼儿园强调保教结合,在幼儿园的整个保教内容中仍占有相当多的分量。

(4)活动(游戏)性:幼儿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我国的幼教法中强调把游戏作为教育手段,明确提出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原则。游戏及幼儿的其他活动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原则之一。这样,幼儿既有游戏体验,又有学习收获。游戏中的学习,使幼儿的学习活动犹如游戏般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