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12行政管理基础之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综合题
1. 为了使信息的采集富有成效,管理者必须做好哪些工作?
【答案】信息的采集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搜寻并占有各类信息的过程。为了使信息的采集富有成效,管理者必须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明确采集的目的
在任何情况下,信息的采集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特定时期的特定口标,信息的采集具自目的性。由于不同的目的通常需要不同的信息,明确的目的便于管理者了解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有选择地采集信息。
(2)界定采集的范围
采集范围与以下三个问题有关:①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涉及的是采集的对象范围,能够成为采集对象的信息应是对当前管理者有用的信息。②用多长时间采集这些信息,涉及的是采集的时间范围,信息的时效性决定采集活动不能拖得太久,但有时为了掌握较全面的信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特别是对于一些问题的性质的认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③从哪里采集这些信息。涉及的是采集的空间范围。
(3)选择信息源
根据信息载体的不同,可将信息源划分为四大类:①文献性信息源,包括书报刊、政府出版物、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文献、产品样本、学位论文、档案文献、公文、报表等; ②口头性信息源,包括电话、交谈、咨询、调查等; ③电子性信息源,包括广播、电视、数据库、互联网、局域
网等; ④实物性信息源,包括展销会、博览会、销售地点、公共场所以及事件发生发展的现场等。
信息源的选择对信息的采集至关重要。不同的信息源具有不同的特征,所提供的信息的种类与质量可能不一样。管理者要根据采集目的、自身掌握的信息源状况以及时间的紧迫性等选择合适的信息源。信息采集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可靠信息源的存在,这意味着组织应在平时注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管理者的信息采集活动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源。
2. 管理人员应该如何对待企业内部的冲突?
【答案】冲突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为谋求自身利益而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对立、对抗和斗争。它普遍存在于社会关系的各个领域,是人类社会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组织冲突是冲突的一个特定形态,是指企业组织内部或外部某些关系难以协调而导致的矛盾激化和行为对抗。对于企业的内部冲突,管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1)回避。在冲突发生后,管理人员可能选择一种消极的处理办法,如无视冲突的存在,希
望双方自己通过减少群体间的相互接触次数来消除分歧。回避作为处理冲突的常见对策其前提是,只要这种冲突没有严重到损害组织的效能,管理人员是可以采取这一办法的。管理人员通过回避对策,或让冲突双方有和平共处的机会。虽然对于群体间某些不太严重的冲突,回避方法是合适的,管理人员在处理群体间的冲突时,往往还得采取较主动的态度。
(2)建立联络小组。当组织内的群体交往不很频繁,而组织目标又要求他们协同解决问题时,群体间就可能产生冲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交往对组织是非常重要的,这时采取建立联络小组的方法来处理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联络小组可以促进两个群体之间的交往。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挑战是物色能胜任这种边界扩展工作和充当群体代表的人选。
(3)树立超级目标。对群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的情况下,这种策略有助于管理人员处理组织冲突和提高组织效率。超级目标的作用在于使双方冲突的成员感到有紧迫感和吸引力,然而任何一方单独凭借自己的资源和精力又无法达到目标,并且超级目标只有在相互竞争的群体通力协作下才能达到。在这种情况下,冲突双方可以相互谦让和做出牺牲,共同为这个超级目标作出贡献,从而使原有的冲突可以与超级目标统一起来,有助于确保组织自觉地为这个目标努力。一旦将这一更高目标向处于冲突中的群体说明和沟通之后,便可成为组织的管理人员处理群体间冲突的有效办法。
(4)采取强制办法。管理人员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有效地处理并最终从根本上强行解决群体间的冲突。从处于冲突中的群体的角度看,有两种办法来促进强制程序:①两个群体之一直接到管理人员那里寻求对其立场的支持,由此强行采取单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 ②其中的一个群体可以设法集合组织的力量,办法是与组织里的其他群体组成联合阵线,这种来自于联合阵线的“强大阵容”常常能迫使组织里的另一些群体接受某个立场。这种处理冲突的策略,其实质是借助或利用组织的力量,或是利用管理地位的权力形式,或是利用来自联合阵线的力鉴旦。
(5)解决问题。由十组织内的群体、个体往往可能不总进行相互间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处理组织冲突或许最合适,它可能是比较永久性的固定形式,它可以用来就事论事地处理某些具体间题。这种办法是将冲突双方或代表召集到一块,让他们把分歧讲出来,辨明是非,找出分歧的原因,提出问题,以及最终选择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这种面对面的沟通形式如果利用得好,可以促进相互理解。
3. 如何理解权力在行使领导职能中的作用?
【答案】权力是领导的基础,是实现指挥引导、沟通协调、激励鼓舞等领导职能的基本条件。领导者的权力主要来自职权和领导者个人的权力。有五种不同的领导权力在保证领导职能的实现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强制权是领导实现指挥引导职能的基础保障。这是建立在惧怕基础之上的权力,违背上司批示的结果是惩罚。下属意识到不服从巨司的意愿会导致处罚,比如分配不称心的工作、训斥等。有了强制权作保障,领导就能充分发挥指挥引导职能。
(2)奖励权是实现激励鼓舞职能的保障。这是强制权的对立面。下属意识到服从上司的意愿
会带来积极的奖励。这些奖励可以是金钱(提高报酬)或非金钱(工作做得好而受表扬)方面的。领导有激励的职能,这就必须通过奖励权来实现。
(3)法定权是实现领导指挥引导职能的保障。这种权力来源于上司在组织机构里的地位。 (4)专长权对实现指挥引导、沟通、协调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来自知识的权力。具有这种权力的人是具有某些专门知识或特殊技能的人,容易赢得同事和下属的尊敬和服从。
(5)个人影响权对实现指挥引导、沟通、协调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个人影响权即统御权,是由个人资历、榜样或感情所产生的力量,能使领导取得下属的认可。有的领导者由于个人的品行优秀、德高望重而受到下属的钦佩; 也有的领导者由于个人的各种社会关系而使下属能接受其影响。
4. 简述非确定性决策。
【答案】非确定型决策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不确定性决策中,决策者不可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会发生,即使知道,也不能知道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非确定型决策所用的决策标准为:
(1)大中求大标准,即比较各方案的最好效果,然后选出最理想者。这是一个乐观的标准,也是最冒险的标准。
(2)最大最小标准。选用该标准时,先找出各方案的最坏后果,然后选出相对较好者。这是一个保守的标准。
(3)现实主义标准。选用此标准时,先由决策者根据对客观可能性的乐观程度的估计,设定一个“乐观系数”(在0和1之间取),计算各方案的现实估计值。现实估计值一最好结果×(乐观系数)+最坏结果×(1-乐观系数),然后选出现实估计值最好的方案。该方案属于折衷标准,但困难在于没有一个设定乐观系数的客观办法。
(4)推理标准。其依据是“不充足理由原则”,即认为既然没有什么充足理由可以证明哪个客观状态的出现概率较大,所以只能假定它们的概率是相同的,亦称等概率标准。选用此标准时,先按等概率假设来计算各方案的假定期望值,然后选出假定期望值最好的方案。
(5)最小最大后悔标准。决策者往往都有因客观状态的实际出现不符合愿望而后悔决策没有选好的体验,因此如何使决策后可能出现的后悔最小,就可以作为一个决策标准。
5. 组织层级设计中影响分权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组织层级设计中影响分权的因素有:
(1)组织规模的大小。组织规模增大,管理的层级和部门数量就会增多,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准确性就会减低。因此,当组织规模扩大之后,组织需要及时分权,以减缓决策层的工作压力,使其能够集中精力于最重要的事务。
(2)政策的统一性。如果组织内部各个方面的政策是统一的,集权最容易达到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然而,一个组织所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为了灵活应对这种局面,组织往往会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政策,这虽然会破坏组织政策的统一性,却可能有利于激发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