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03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题

1. 弹性福利计划

【答案】弹性福利计划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固定式福利的新员工福利制度,又称为“自助餐式的福利”,即员工可以从企业所提供的一份列有各种福利项目的“菜单”中自由选择其所需要的福利。弹性福利制强调让员工依照自己的需求从企业所提供的福利项目中来选择组合属于自己的一套福利“套餐”。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专属的”福利组合。弹性福利制非常强调员工参与的过程,希望从别人的角度来了解他人的需要。但事实上,实施弹性福利制的企业,并不会让员工毫无限制地挑选福利措施,通常公司都会根据员工的薪水、年资或家眷等因素来设定每一个员工所拥有的福利限额。而在福利清单在所列出的福利项目都会附一个金额,员工只能在自己的限额内购买喜欢的福利。

2. 情感式沟通

【答案】情感式沟通是按照功能划分沟通类别的一种,与工具式沟通相对存在。情感式沟通是指沟通双方就各自的感受进行交流,进而获得对方在精神上的同情、谅解和支持,最终达到改善彼此之间关系的目的,其特点是间接委婉、生动感人、相对个性化。

3. 定量学派

【答案】定量学派又称定理管理学派,是相对定性管理学派而言的学术派别。它的主导思想是运用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科学方法对经济现象做量化分析,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认识。与定性管理相比,定量管理具有以下优缺点:

(l )优点

①力求减少决策中的个人主观判断成分,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来寻求决策工作的科学化;

②各种可行方案均以效益高低作为评判依据,有利于实现决策方案的最优化;

③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作为辅助决策的手段,使复杂问题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优化的解决方案。

(2)缺点

①不能脱离定性分析而独立存在;

②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组织中成员的行为;

③有时受到实际情境难以定量化的限制。

4. 组织设计

【答案】组织设计是指以组织结构安排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组织设计是管理者做出明确的组织选择的过程,在进行组织设计时,没有一个最优的组织设计方案,而是要根据不同环境情况予以选择,组织设计结果直接影响组织管理效率的高低。

组织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①劳动分工原则; ②部门化原则; ③指挥链原则; ④管理幅度原则; ⑤集权与分权原则; ⑥正规化原则。

5. 管理创新

【答案】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这一概念包括五个方面的管理创新内容:

(1)提出一种新发展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

(2)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

(3)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

(4)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5)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

6. 职务轮换

【答案】职务轮换是指通过横向的变换,使员工从一个职位调到另一职位以扩展其工作经验的培训方法。一方面,职务轮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专业分工过细带来的弊端,使员工有机会承担多种工作任务,学会多种工作技能; 另一方面,职务轮换可以使员工全面了解整个组织的不同工作情况,培养更广阔的工作视角,为员工今后的发展和升迁打下基础,从而有利于培养全面的高级管理人才。

7. 虚拟运作

【答案】(1)虚拟运作的定义

在企业管理中,虚拟运作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借用企业外部的力量,将可利用的企业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整合在一起,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方法或管理模式。

(2)虚拟运作特点

①虚拟运作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

②虚拟运作本身是一个目标明确的完整的过程;

③虚拟运作是动态的、知识联网式的协作;

④虚拟运作中的虚拟资源与企业内部资源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

8. 管理的领导职能

【答案】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管理者在执行领导职能时,一方面要调动组织成员的潜能,使之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另一方面要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使组织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协调统一。其具体途径包括:激励下属、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之间以及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冲突,等等。

二、简答题

9. 简述梅奥霍桑试验的主要观点。

【答案】(1)霍桑试验的四个阶段

①工作场所照明试验(1924-1927年)

研究人员选择一批工人,并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是试验组,变化工作场所的照明强度,使工人在不同照明强度下工作; 另一组是对照组,工人在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工作。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发现,照明强度的变化对生产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这说明:工作场所的照明只是影响工人生产率的微不足道的因素; 由于牵涉因素较多,难以控制,且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影响试验的结果,所以照明对产量的影响无法准确衡量。

②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年8月一1928年4月)

从这一阶段,梅奥参加了试验。研究人员选择了5名女装配工和1名女划线工在单独的一间工作室内工作,1名观察员被指派加入这个小组。女工们在工作间可以自由交谈,观察员的态度也很和蔼。在试验中分期改善下作条件,这些条件的变化使女工们的产量上升。但过了一年半,在取消工间休息和供应的午餐和茶点并恢复每周工作六天后,她们的产量仍维持在高水平上。看来其他因素对产量无多大影响,而监督和指导方式的改变能促使工人改变工作态度并增加产量。于是,决定进一步研究工人的工作态度和可能影响工人工作态度的其他因素成为霍桑试验的一个转折点。

③大规模访谈(1928-1931年)

研究人员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全公司进行访问和调查,达2万多次。结果发现,影响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是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待遇和工作环境。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不仅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状况,还与其所在的小组的同事有关。任何一个人的工作效率都受同事们的影响。

④接线板接线工作的试验(1931-1932年)

这一阶段的重要发现包括:大部分成员都自行限制产量; 工人对不同级别的上级持不同态度; 成员中存在小派系。

(2)霍桑试验的结论

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除了物质需求外,工人还有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工人工作积极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