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904心理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多元智力理论

【答案】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 , 1983)提出的。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这7种智力分别是:①言语智力:包括阅读、写文章或小说、以及用于日常会话的能力。大脑的“布罗卡区”负责产生合乎语法的句子。②逻辑一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比如做数学证明题及逻辑推理。③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比如查阅方向等。④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比如:拉小提琴或写一首曲子等。⑤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比如,打篮球、跳舞等。⑥社交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比如:理解别人的行为、动机或情绪。⑦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像社交智力一样。

2. 人格

【答案】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绪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等特征。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同时,人在各种环境、不同的时期状态下表现出的人格特征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人格又是有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格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3. 功能固着

【答案】功能固着是指一个物体经常用于某种特殊的功能而使人们把该功能固定于这种物体的现象。如盒子是装东西的、笔是用来写字的等。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常常难以摆脱物体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不能灵活地解决问题。德国心理学家邓克尔第一次发现并用实验加以验证。他要求被试使用五种熟悉的工具解决五个新问题。实验组在解决问题前对工具的习惯用法进行了练习,增加了功能固着的倾向; 控制组则直接解决问题。结果是控制组的成绩大大超过了实验组。克服功能固着需要功能变通,即人们灵活地使用己有的工具或材料,使它们服务于当前解决问题的目的。功能变通一方面要求解决熟悉物体的不同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具有思维的灵活性。

4. 课堂心理气氛

【答案】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群体心理状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注意状态、知觉状态、思维状态、情绪、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和定势状态等。

课堂心理气氛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和谐的、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顺利完成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不良的课堂心理气氛,是课堂中的一种不和谐的因素,阻碍了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降低了教学效果。

5. 静息电位

【答案】静息电位是指当细胞不活动时,细胞膜处在极化状态,如以膜外电压为0,则膜内电压为约-50到-70mV 时的电位。这时细胞膜外呈正电性,而膜内呈负电性,且用微电极可测出细胞内外有-70mV 的电位差。不同细胞静息电位不同。

6. 语义记忆

【答案】语义记忆是指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称语词逻辑记忆。语义记忆是相对于情景记忆而言,是指事实或有关世界的知识,它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包括字词、概念、定理、公式、推理、思想观点、科学预测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严格的逻辑思维过程所形成,又与语词密不可分。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和抽象性,还具有一定的形式化的特点。其信息是以意义为参照的,不受特定的时间地点限制,也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因而容易存取,提取时也不需要作明显的努力。这是人类所特有的记忆方式,与思维密切联系,可以获得较多的间接知识。激活扩散模型用语义联系取代了层次结构,是人化了的层次网络模型。

7. 前摄抑制

【答案】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的现象。在一个实验中,让被试识记四个无意义音节表,然后分析对每个字表的遗忘情况。结果是对第一个字表(即首先识记的)遗忘最少,第二个字表次之,第三个字表又次之,对第四个字表遗忘最多。这一结果表明,在对无意义材料的识记中,前摄抑制是造成遗忘的重要原因之一。至于对有意义的材料的识记,由于联系较多,较易分化,受前摄抑制的影响可能较少。

8. 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案】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或学习成绩的良好期望,会使学生产生顺应这一期望的变化,也叫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代的一位善于牙雕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精力倾注在雕刻的美丽少女上,竟使雕塑活了起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在课堂环境下做了实验,发现在教师的赞扬下,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于没有受到表扬的学生有明显的提高,说明教师

的暗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等有重要的影响。

9. PASS 模型

【答案】PASS 模型是加拿大心理学家达斯(J.P.Das )结合鲁利亚的神经生理学的成果提出的研究认知活动的模型。PASS 是指“计划一注意一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一唤醒系统,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系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 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PASS 模型认为,注意、信息编码和计划之间是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影响的,计划过程需要一个充分的唤醒状态,以使注意能够集中,进而促使计划的产生。编码和计划过程也密不可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任务往往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编码,个体如何加工这些信息也是计划的功能,所以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也要受到计划的影响。

10.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答案】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是一种广泛使用于婴儿认知研究的实验范式。习惯化是指由于刺激的重复的出现,儿童有机体就逐渐减少对它的反应强度,也就是不再引起它的注意。这表现在注视时间的减少、心率降低、呼吸变缓和吸吮奶嘴的频率的变化等。去习惯化是与习惯化相反的过程,是指习惯化发生后,一种新的刺激出现,又使有机体的反应恢复到一种较高的水平的现象。

11.深度知觉

【答案】深度知觉包括立体知觉和距离知觉。它也是以视觉为主的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深度知觉比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更为复杂,它依赖许多深度线索。这些线索分别是:对象的重迭、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运动视差、眼睛的调节、双眼视轴的辐合、双眼视差等。其中,双眼视差对知觉深度和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时,人们看到单一的物体; 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和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

12.思维

【答案】思维指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来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井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思维与感觉、知觉和记忆不同,但思维又离不开这些活动提高的信息。在记忆的作用下,才能进行推理,作出种种假设,并检验这些假设,进而揭不感觉、知觉、记忆所不能揭不的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思维一般具有几个特征:概括性、间接性,是对经验的重组。

二、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