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外国语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预测性消息
【答案】预测性消息是指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它所报道的事物带有不确定性。预测性消息的优点是有助于科学决策,可以帮助治疗“近视症”,能提醒人们关注长远利益。
2. 典型人物
【答案】典型人物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或人物集体。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种传统而重要的宣传报道方式,也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大特色。典型人物报道是历史的产物,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集中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各个时代的典型人物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3. 三度重复
【答案】“三度重复”是消息特有的一种叙述方式。具体是指,从标题到导语,再到主体,三次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件。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道新闻事实,起索引作用; 导语第_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者; 卞体第三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消息的“三度重复”要求标题、导语和卞体围绕同一新闻角度叙述,不是简单的“三次重复”,而是层层递进。这种叙述方式也称倒金字塔结构。一般认为,这种结构方式起源于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这种写法符合新闻传播规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4. 深度报道
【答案】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它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一面剖析事实内部,一面展示事实宏观背景,把握真实性。着重揭示原因WHY 和怎么样HOW 两个新闻要素。深度报道概念诞生于40年代,是报纸为应对电子传媒竞争发展而来的。西方的解释性、调查性报道,基本属于深度报道范畴,如电视中的焦点新闻,新闻透视。
5. 事件专访
【答案】事件专访是指记述某些新闻事件的特殊意义、内幕情况或者澄清事实真相的专题访
问。它主要是通过采访这些事件的参与者、目击者或者见证人来“复原”与“剖析”新闻事件的。在事件专访中,“事”处于中心位置,人是配角。事件专访的主旨不是为了表现人,而是通过被采访者之口来报道“事”。
6. 新闻特稿
【答案】新闻特稿是指以报道新闻事件为其主要内容的特稿。它涉及的范围极其广阔,政治冲突、建设成就、社会矛盾、政府举措、刑事犯罪,及一切构成人们关注热点的新闻事件都会成为特稿的报道对象。新闻特稿通常担负两个最为重要的任务,一是向读者提供新闻事件详细过程的描述,帮助读者了解新闻事件的细节,让读者去切身感受新闻事件; 一是向读者提供对新闻事件的深入的解释和分析,帮助读者去认识新闻事件的复杂性,让读者深刻地理解新闻事件。
7. 社会观察通讯
【答案】社会观察通讯是指报道社会现象、剖析社会问题的通讯。与传统的人物、事件、工作、风貌通讯不同,社会观察通讯并非着眼于社会上的某一个别人物、个别事件,或者某一方面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某个地方的风光风貌,而是在上述各类通讯的报道范围之外,用广角镜头透视大千世界、人生百态,反映社会生活中值得注意的新变化、新问题、新观念的通讯。在不同的媒体上,社会观察通讯有不同的称谓,“新闻观察”“纪实报道”“问题通讯”“调查报道”,以及某些报纸上的社会大特写等等都属于社会观察通讯。
8. 非事件性新闻
【答案】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与事件性新闻不同,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各的明晰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题材的特殊性决定了非事件性新闻的特点:①非事件性新闻可以进一步拓展新闻的报道面; ②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③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9. 消息头
【答案】消息头是指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开头部分冠以的“**讯”或“**电”之类的字样。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的新闻报道不可忽视消息头的运用。消息头的形式主要有“讯”与“电”两大类。“讯”主要是指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凡是报社通过自身的新闻渠道所获得的本埠消息,一般都标明“本报讯”。“电”主要是指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等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各家新闻通讯社向报社传递新闻信息时,多数采用此类形式。
10.负面新闻
【答案】负面新闻是指人为加工而成的“消极的新闻报道”或者是“负面报道”。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报道的内容是负面的,产生的影响也是负面的; 另一种是内容本身并不是负面的,但由于记者认识上或操作的不慎,产生事与愿违的消极影响。很多时候,负面新闻并不负面,它
具有比正面新闻更强大的正面影响力。
11.系列报道
【答案】系列报道是指对在一个较短时间内人们普遍关心的几个重要的相关问题或一个重大问题的几个侧面,分为若干各自独立又有机结合的篇章加以报道的形式。选好主题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关键,它不仅要统帅所有的材料,还要统帅各个独立篇章的中心思想,使它们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占有大量材料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基础。安排系列顺序时应注意各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才有利于发挥其强势。系列报道不仅仅简单报告事件的现状、变动和结果,而且还需透过现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回答人们关心的问题。是一种有较强指导性的报道形式。
12.新闻人物
【答案】人物通讯里所说的“新闻人物”,不是从宣传角度树立起来的人物,而是指在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他们因“事”而“显著”,他们和事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简答题
13.怎样认识非事件性新闻的特殊价值?
【答案】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空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非事件性新闻的日益增多在于其特殊的传播价值:
(1)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
教育的普及使人们对“大世界”更为关心,“信息欲”也更为强烈,单纯报道事件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媒体肩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信息的重任。非事件性消息报道内容的无限性拓展了新闻报道领域和范围,适应时代和读者的需要。
(2)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记者不但要对事件进行分析,而且要改变只关注已知事件、被动采访的做法,促使记者主动去采写尚未构成事件的社会问题。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促使记者主动寻找报道题材,在更广阔的领域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发挥新闻报道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
(3)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
趣味性、情趣是“读物”的主要特色,一部分富有人情味、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可以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偷悦。
(4)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由于独家新闻采访范围的限制,大量的非事件性报道,因其多是建立在尊重事实和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策划上,便于智取,所以就成了媒体推陈出新,超越对手的有效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