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四声
【答案】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用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普通话己经失去了入声,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浊上声归入去声。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
2. 谓
【答案】谓是古书注解术语。往往在以具体解释抽象,或以一般解释特殊的情况下使用。使用“谓”时,被释的词都是放在“谓”的前面。如《论语·為政》中的“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孔安國注:“政謂法教。”
3. 郑笺
【答案】郑笺是汉·郑玄所作《<毛诗传>笺》的简称。郑玄兼通经今古文学,他以《毛传》为主,兼采今文三家诗郑笺说,加以疏解。《郑笺》训话主要是字词句的训释,这是学者研究《郑笺》的重点,但《郑笺》也涉及整体内容的训释,关于这点历代学者没有涉及。从分析篇章结构、补释文题主旨、说明史实典故、解释名物制度看《郑笺》整体内容的训释,它从总体上进行了科学的整体的关照与把握,这对后世注释之学是极人的启发。
4. 如字
【答案】如字是训诂学中的一种记音方法。它是指当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法的时候,要按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音读,并按照最常用的意义解释。古书上注以“如字”,通常是告诉读者,在这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例如《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经典释文》说:“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这是说第一个“恶”字读“乌路反”,是去声,第一个“恶”字要读它本来的音,即恶劣的“恶”,旧读入声。
有时一个字的下面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或直音),表明传统中这个字在这特定的上下文里有不同的读法。如《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经典释文》说:“三思,息暂反,又如字。”这是说“三”有去声的读法(变读),又有平声的读法(如字),读法不同,往往讲法不同。
5. 笺
【答案】笺是从汉人郑玄开始的古书注解的一种新形式。它主要是对前人文意或注解补充、订正。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前人所作的注演变到汉代,出现了阅读障碍,不能理解,所以就出现对注作简单注解的笺。如现今最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就是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6. 叶音
【答案】叶音是指由于语音的变化和发展,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常常会发现不押韵,将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的现象。叶音说是在没有确凿根据的情况下,强改字音以求押韵和谐,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其根本错误,就在于对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而非历史的观点,不懂得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其后果,则是一个字可叶出许多的音,造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所以说叶音说是错误的。这一现象在南北朝时出现,到宋代朱熹的《诗集传》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7. 读破
【答案】读破是古代的一种用来注音的校勘术语。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几个读音的时候,不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音来读,称作读破,如‘长幼’的‘长’不读而读, ‘喜好’的‘好’不读而读。、的音称作破读。读破了的字称破读字。
8. 古今字
【答案】古今字是文字学术语。它是指表示同一个词由于时代的变迁而采用的不同的字,是汉字发展的一种孳乳现象,即古汉语中有些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项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的现象。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如:“莫(莫)”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
二、翻译
9. 为下面两段古文注出标点,并翻译。
(1)《孟子·离娄下》选段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科,坎也。)
(2)《礼记·中庸》选段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矫,强貌也。)
【答案】(1)《孟子·离娄下》选段
①标点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 ’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②译文
徐子说:“孔子屡次称赞水,他说:‘水呀,水呀! ’对于水,孔子取哪一点呢? ”孟子说:“源头里的泉水滚滚涌出,日夜不停,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最后流入大海。有本源的事物都是这样,孔子就取它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像七八月间的雨水那样,下得很集中,大小沟渠都积满了水,但它们的干涸却只要很短的时间。所以,声望超过了实际情况,君子认为是可耻的。”
(2)《礼记·中庸》选段
①标点
子路问强。子日:“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②译文
子路问什么叫强。孔子说:“南方的强呢? 北方的强呢? 或是你的强呢? 宽容柔和来教人,不报复蛮横无礼的,南方的强啊,君子具有它。枕着兵器盔甲,死而不足,北方的强啊,却是强健的具有它。所以君子温和而不随俗流,强劲啊! 中立而不偏倚,强劲啊! 国家治平,不变志向,强劲啊! 国家昏乱,到死不变,强劲啊!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