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骨干事例

【答案】一篇通讯必须有能够支撑主题的骨干性材料,又称骨干事例。即事实过程比较完整、事实意义比较突出又有代表性,能够说明主题的事例。骨干材料是通讯“说服力”的基础,是通讯主题能否成立的事实支柱,也是通讯内在逻辑的基本要求。它必须真实,必须带有权威性。在采写通讯的过程中,寻找骨干事例是中心的一环。如果找不到有说服力的骨干事例,或者骨干事例不多,则要考虑改变通讯的主题。

2. 传播产品

【答案】传播产品是指新闻作品的功能在于传播。具体地说,它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产品。传播是新闻的活力,是新闻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新闻得以生存的形式。对报纸来说,一篇新闻报道,记者写出来,只有上报刊登了,也就是说传播出去了,进入了读者市场,它才可能发生作用。如果被压下不发,没有见报,那么它就失去了传播的前提,也就丧失了新闻的生命力。对那些已经进入读者市场的新闻报道来说,有多少读者阅读了这篇稿件,阅读后的反映如何,则决定着这篇稿件传播面的宽窄以及传播力的强弱。新闻报道的接受者是读者,新闻报道的市场在读者,西方新闻学说:“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而流通的。”即读者是买主,办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

3. 社区媒体

【答案】社区媒体是指根植于各中高档社区内、形成网络化布局的新型媒体。社区媒体按分布地点不同可分为生活社区媒体、商务社区媒体和校园社区媒体=大类。生活社区媒体分布在各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里的住宅区域,商务社区媒体分布在写字楼、酒店、商场超市(各类大卖)、健身会所、医院、医药连锁店、高尔夫会所及娱乐场所等地,校园社区媒体一般分布在是各高等院校。社区媒体具有分布范围广,设计制作精美,社区冲击力强,广告时效长等的特点。

4. 纵式结构

【答案】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又称单线条过程链接法。这种结构方式较为常见,使用起来也较为简单,适用于报道有中心事件、中心故事、中心人物的事实,如有些新闻小故事、事件通讯等。这种结构一目了然的地方,即是将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直接作为通讯结构的主要线索。

5. 报道角度

【答案】报道角度,是指新闻报道的切入点、侧重点。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选择报道角度,实际上就是选择揭示蕴藏在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的具体途径。它关系到一篇新闻报道是否能够有夺目的光彩,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对于一个具有新闻意义的客观变动,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表现,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

6. 新闻

【答案】新闻是指大众媒体对于公众所关注的生存环境发生的最新变化状态的报道。它具有如下三个特征:它是一种客观发生的新的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它是一种被公众所关心的信息; 它是一种借助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的信息。

7. 消息结尾

【答案】消息结尾是指为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记者根据新闻内容,精心设计的消息的收结部分。它通常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消息的结尾方法有其特殊性。它的特点是以事实结尾,事实该讲到哪里,消息就在哪里结尾,戛然而止,无需再加。结尾对消息而言也是重要的,好的结尾可以使主题更鲜明,使文章有回味的余地,甚至也有审美价值,还可以带来妙趣。

8. 大背景意识

【答案】大背景是指全局性背景。在这一点上,它与一般新闻中的背景是有区别的。一般新闻中的背景材料,其地位大多是从属性的,是为说明、补充、烘托新闻事实服务的。即,在一般的消息中,新闻事实为主,背景材料为辅; 在解释性新闻中,背景性事实反客为主,新闻的焦点集中在背景分析上面,背景的任务不是解释新闻事件的某一部分,而是用来逢释新闻事件的整体,这就是大背景。大背景意识要求记者将新闻事件放到一定的历史之中去观察、分析它产生的必然性。这是背景选材的大时空观。

9. 通讯

【答案】通讯是指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通讯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等。一般而言,通讯具有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和议论色彩较浓等五大特点。

10.通讯结构

【答案】通讯结构通常是指通讯的表现形式,又称“通讯的骨架”。从外部形式的特征来看,通讯结构具有以下特点:①通讯的结构比较自由。通讯没有消息较固定的“格式化”的结构,是一种发展和开放的文体,结构形式多样,灵活多变。通讯的内容可根据不同的报道要求和记者的风格来安排,不同的报道内容也可写成大体相同的形式。②通讯的结构较消息的结构复杂。由十通

讯的内容涵盖面广,时空跨度大,矛盾重叠,头绪繁多,记者要根据对新闻事实内在逻辑顺序和逻辑性质的认识,将复杂的新闻素材有机组织起来并给予符合审美标准的体现。因此,通讯的结构样式较多,驾驭难度较大。

11.话题型社会观察通讯

【答案】话题型社会观察通讯是指通讯所报道的内容,正是此时大众议论的热门话题,或者大众对其感兴趣,有可能成为热门话题的社会现象。这类选题人多比较浅近,比较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12.视觉新闻

【答案】视觉新闻这一概念是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穆青于1983年9月提出来的。他说:“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视觉新闻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凡有再现成分、有可视效果的新闻,无论通讯还是消息,都可以看做是视觉新闻。消息容易写“干”,强调视觉效果对消息写作更有现实意义。

二、简答题

13.媒体为什么需要简讯? 简讯写作的要义是什么?

【答案】(1)无论是印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都少不了简讯。简讯是新闻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使用简讯的频率还会加大,简讯将更加受到重视。媒体之所以需要简讯,由简讯的地位决定,具体原因如下:

①简讯是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简讯是简明信息的载体,大多数简讯由于删除许多具体的内容,使它变成较为单一的信息载体。而在这一点上,简略恰恰又造就它的直接与明快,成为它的一个优点。

②简讯篇幅短小,可以发多稿,从总体上增加媒体的信息含量。

③多发简讯可以活跃报纸版面。

简讯往往以“集纳”的形式出现在报纸上。一些报纸设有固定的简讯栏,如“中华大地”、“天南地北”、“简讯”等。这样刊登简讯,有助于防止版面呆板,使报纸面孔显得更为轻松。

④简讯栏是信息集中之地,它还可以为记者提供能够再利用的新闻线索。

由于媒体的时空限制或编辑主观判断的差异,有些事件只能以简讯形式报道,但其背后往往还有不少有价值的东西可供挖掘。在这种情况下,以简讯为线索重新采访,有时甚至可以做出大文章。

(2)简讯写作的要义

①撮要

简讯是压缩的产物,取舍的问题至关重要,撮要是简讯写作的决定性环节。面对众多材料,选择的标准有二方面:a. 构成事实的基本要素; b. 提示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