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训政纲领》
【答案】《训政纲领》是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通过的纲领性文件。训政时期统治权归国民党,政权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治权也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的“指导监督”下由国民政府行使,从而确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制。
2. 秋收起义
【答案】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答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领导创建的文化领域革命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南京政府建立后,大批革命的文化工作者云集上海,在各个文学团体中有不少共产党员,他们与鲁迅合作,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中坚力量。大会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指出左翼文艺家一定要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强调文学应站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的战线上。左联大量地翻译和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文艺理论,同时培养了大量的革命文化人才,创作了不少文艺作品。代表作品有: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蒋光慈的中篇小说《咆哮了的土地》、叶紫的《丰收》、肖红的《生死场》等小说。但是“左联”也存在不少缺点:政治上,受到当时“左”倾路线的影响,搞了不少“左”的政治活动; 组织上,存在宗派主义、关门主义,把作家团体当成政党组织,没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文艺工作者; 文艺思想理论上,有照搬外国文学运动和理论,教条主义倾向,未能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文学创作上,在某些作家中存在着轻视艺术规律,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
4. 四三会议
【答案】中国共产党把开展内蒙古自治运动作为领导内蒙古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中心环节,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1946年4月3日,联合会和东盟自治政府在承德召开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即著名的“四三会议”)。会议一致决议:民族解放的方针是平等自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撤销东盟自治政府,改造蒙古武装,直属于人民解放军各军区统一领导和指挥。会议选举乌兰夫为自治运动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四三会议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
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内蒙古自治运动的领导者,从理论上、思想上解决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的方向、道路问题。从此,内蒙古人民的革命力量统一起来了,内蒙古各族人民投入到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5. 三湾改编
【答案】三湾改编是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败后,起义部队在江西永新县三湾进行的一次整编。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同时,三湾改编的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民主主义,也对团结广大士兵群众、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作用。
6. 十教授宣言
【答案】“十教授宣言”是指1935年1月10日由王新命、何炳松、武堉干、孙寒冰、黄文山、陶希圣、章益、陈高佣、萨孟武、樊仲云等十名教授,联名在《文化建设》月刊上所发表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宣言》强调要加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对西洋文化要“吸收其所当吸收,而不应以全承受的态度,连渣滓都吸收过来”,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西化”主张。“十教授宣言”在当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大讨论。
7. 七千人大会
【答案】七千人大会是指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会议前后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七千人大会虽然未能彻底克服党内存在的左的指导思想,但是对于纠正“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动员全党坚决贯彻执行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8. 皇姑屯事件
【答案】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
9. 百团大战
【答案】百团大战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对华北日军发动的一次反扫荡战役。1939年以来,日军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实施“囚笼政策”。尤其在横贯太行山、连接太原至石家庄的正太铁路线上,日军在沿线的大小城镇、车站、桥梁、隧道附近密布据点,阻断了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间的联系。1939年8月至次年1月,彭德怀率领八路军104个团在正太路打击日军,摧毁正太路等华北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发动来源、灵丘战役,榆社、辽县战役,占领了榆社,反击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百团大战打破了敌人对根据地的分割、封锁,对巩固和扩大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振奋了全国的抗日士气。
10.三三制原则
【答案】三三制原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组织制度。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公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规定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即抗日民主政权中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与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三三制的实行,使共产党团结了各抗日阶级,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论述题
11.什么是“一月风暴”?它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案】(1)一月风暴
“一月风暴”是指在1967年1月,由张春桥、姚文元煽动上海“造反派”夺取《文汇报》和《解放日报》社的领导权、上海市的党政大权的事件。这次事件是由林彪和江青授意的,毛泽东对这一行动予以充分肯定,认为这个方向是好的,“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是一场大革命”。
(2)影响
①“一月风暴”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此后,山西、青岛、贵州、黑龙江等地的造反派组织也先后夺取了省、市委领导权和财文领导权,得到中央的认可。在很短时间内,在夺权者同倾向于支持原来党政领导的群众之间,在各派夺权者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掀起从中央各部门到地方各级党政部门以至各行各业的全面夺权风暴,导致全国内乱。
②“一月风暴”引起了全国性的夺权运动,导致了全面内乱和“内战”,由此引发了“打倒一切”的全面无政府主义狂潮,使全国陷入更大的动荡和混乱之中,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答案】(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①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递送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总目标。17日共产党代表同蒋介石等在庐山就两党合作抗日问题继续会谈,由于蒋介石在红军编制问题上的坚持而为达成协议。
②8月9日,共产党代表和蒋介石等再次谈判红军改编和发表两党合作宣言的问题,谈判仍未取得进展。
③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全国抗日情绪高涨,国民党终于就红军改编问题同共产党达成协议。
④9月22日,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未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公开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表明了蒋介石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证明了我党提出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符合历史的潮流,符合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