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832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答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1924年7月,在国民党中央的赞同之下,为了适应国共合作后,农民运动开展的形势,由共产党人澎湃等在广州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此后两年间共办六届,培养农民运动人才770余名。其中规模最大的第六届,由毛泽东主办,学员来自全国19个省区共300余人。教学内容除马列主义理论外,还学习经济、军事等力面的基本知识,研究农民问题。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的很多人成为农民运动和大革命的领导骨干,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2.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答案】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1978年5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两种执政指导思想的讨论,实质上是文化大革命路线和实施经济建设的改革开放路线的较量。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文章,阐明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惟一标准”;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而且是检验党的路线是否正确的“惟一标准”。这次大讨论为全国范围的拨乱反正,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3. 古田会议

【答案】即1929年12月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因会议地点在福建上杭县古田而名。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这个《决议》的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指出了红四军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纠正方法。主要表现有: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纠正方法主要是加强党的思想教育,同时严格组织纪律。古田会议的《决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文献,这一会议是人民军队建军史上的重要会议。

4. 整理党务案

【答案】整理党务案是1926年蒋介石提出,并在国民党二届二中会上通过的排斥共产党的决议案。主要内容有:①共产党员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②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 ③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要交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管等。陈独秀、张国熹等表示完全接受,右派势力在国民党中央占据了优势。

5. 镇压反革命

【答案】镇压反革命是1950年为打击反革命分子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政治运动。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1950年12月,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1951年2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明确规定处理反革命案件的原则和方法。全国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到1951年10月为止基本结束,基本上扫除了国民党反动派遗留在大陆的残余势力,使我国社会秩序出现了空前安定的局面,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6. 甲寅派

【答案】甲寅派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出现的复古主义文学派别。因创办《甲寅》杂志而得名,宣传封建复古思潮,代表人物是章士钊。1925年,章士钊重办《甲寅周刊》,并发表《评新文学运动》等文,继续反对新文化运动,反对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7.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1935年4月,蒋介石发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的报告,宣布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6年中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局面,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作用不仅是发展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场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它是一场较为全面、较为彻底的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

8. 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会议

【答案】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会议是1977年8月13〜9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决定恢复高考招生制度的工作会议。会议决定高校招生改变“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不考试的做法,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这一决定,成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1977年,全国约有570万青年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大专院校从中择优

录取了27.3万名学生,新生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而为高等学校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9. 欧事研究会

【答案】欧事研究会是1914年在东京组织的以研究欧事为名的政治团体。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部分流亡日本、尚未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同盟会员,为探讨世界大战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加强联络,以研究欧事为名成立了欧事研究会。主要成员有李根源、邹鲁、章士钊、李烈钧、程潜等,黄兴为名誉主席,实际负责人为李根源。主张停止内争,一致对外。1915年下半年,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步伐,部分成员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

10.八一宣言

【答案】八一宣言是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央苏维埃政府名义于1935年8

月1日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的通称。宣言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国民政府加紧卖国的情况下,亡国灭种的大祸追在眉睫。中国共产党再一次向全国人民呼吁,无论各党派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或利害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都应该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宣言最后号召全民总动员,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有专门技能的贡献专门技能,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二、论述题

11.试述“文化大革命”中部分中央领导人和人民群众对错误思想和反动潮流的抗争。

【答案】(1)1966年2月,以彭真为代表的“文化革命无人小组”向中共中央提出《二月提纲》,试图对学术讨论中的“左”的偏向加以适当限制,不赞成把学术讨论变为政治批判运动;提倡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

(2)1966年4月,刘少奇拟定了《八条指示》,提出“内外有别”、“注意保密”、“大字报不要上街”、“不搞大规模声讨会”、“不要示威游行”、“不要串联”、“不要包围黑帮住宅”、“防止坏人破坏”等要求。

(3)1967年2月前后,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感到不满的人民采取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抗争,后被诬为“二月逆流”。1967年1月19日和20日的中央军委会议上,为防止军队被搞乱,

2月11日和16日,陈毅、徐向前、叶剑英等起草了“军委八条”;在周恩来主持的怀仁堂碰头会上,

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围绕着“文化大革命”要不要党的领导,应不应该将老干部统统打倒,要不要稳定军队等重大问题,与中央文革小组几个主要成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2.概述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进行的三次论争。

【答案】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潮在社会改造的声浪中竞相传播,互相批评、斗争。从1919年到1922年,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开展了三次争论:

(1)关于“间题与主义”的争论

1919年7月在从五四运动中分化出来的资产阶级右翼知识分子胡适,《每周评论》上发表《多

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以后他又连续著文论述有关问题),公开反对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攻击宣传马克思主义“是阿狗阿猫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器都能做的事”,反对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问题,主张“一点一滴的改良”。8月,李大钊在同一刊物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指出: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只有用革命的方法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一个一个具体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在这个时期,陈独秀、瞿秋白等也曾发表文章,批判了胡适的反动观点。

这场论战是无产阶级思想对资产阶级思想的第一次反击。它有力地回击了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帮助许多先进知识分子认清了改良主义的反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