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917中外音乐简史[专业硕士]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帕莱斯特里纳

【答案】16世纪伟大的教会音乐家,罗马乐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创作传统宗教音乐,有弥撒曲104首、经文歌250首及其他宗教作品。所作弥撒曲囊括了15~16世纪弥撒曲的所有类型,既有“定旋律弥撒”、“释义弥撒”,也有“模拟弥撒”和“自由弥撒”,著名的代表作为《马切鲁斯教皇弥撒曲》。他的音乐技法严格地遵循天主教复调音乐的创作原则,结构严谨、声部均衡、音响纯净,被视为16世纪“古式风格”的典型。

2. 《一个华沙幸存者》

【答案】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创作的康塔塔,为叙事者、男声合唱和管弦乐队而作,通过一个在华沙集中营幸存的犹太人的叙述,揭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暴行,作品主要用英语讲述,穿插有德语的叫喊声和希伯来语的合唱。作品由作曲家自撰歌词,用十二音技法写作,表达了作曲家对反法西斯斗争的信念。

3. 奏鸣曲式

【答案】一种大型器乐音乐结构,定型于18世纪上半叶。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大部分组成。呈示部包含在调性和性格上形成鲜明对比的主部和副部,它们是全曲的核心主题; 展开部发展呈示部出现过的主题,调性频繁转移,极大地造就戏剧紧张度; 再现部重现呈示部主题,但所有主题全部统一在主调上,形成音乐戏剧的完满解决。

4. 威尔第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其歌剧创作代表了19世纪下半叶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历史,在继承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同时,兼收并蓄,吸取同时代歌剧革新的成果,极大增强了意大利歌剧的戏剧性。代表作《弄臣》《茶花女》《阿伊达》《奥赛罗》和《法尔斯塔夫》。

5. 《无主之锤》

【答案】法国作曲家布列兹为女中音和六位演奏者而作的室内乐曲,歌词选自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夏尔的同名诗,包括9首乐曲,运用整体序列主义手法写作,并将印度尼西亚佳美兰乐队特有的音响、勋伯格的吟诵音调和斯特拉文斯基的节奏型相结合,是20世纪探索性风格的一部力作。

【答案】抒情诗是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独唱歌曲,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由抒情诗人自创自唱,诗人即音乐家。一般分为笛歌和琴歌两种,笛歌是用阿夫洛斯管伴奏演唱的诗歌,琴歌是用里尔琴伴奏演唱的诗歌。代表诗人有阿基罗库斯、泰尔潘德、阿尔凯奥斯和女诗人萨福等。

7. 纽姆谱

【答案】纽姆谱(neumes )大约产生于8世纪,在9世纪得到普遍应用。当时,为了帮助圣咏的记忆,人们在歌词的上方写下一些简单的记号,以指示声调的变化,这种简单的符号谱被称为“纽姆谱”。如“·”表示一个较低的音; “/”表示一个较高的音; “

“”表示先低后高的两个音; “”表示逐渐由低至高的三个音; “”表示先高低的两个音; ”表示由低而高再回到低音的三个音,如此等等。但是,纽姆谱也有缺点,它只能提示演唱者回忆起旋律,标明音高的大致趋势,不能起到精确的读谱作用。

8. 第二维也纳乐派

【答案】以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和他的学生贝尔格及韦伯恩为代表的表现主义作曲家群体,又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师徒月人都出生干维也纳,并且在音乐创作中彻底瓦解17世纪运用以来的调性体系,创用“十二音体系”的全新作曲法,使他们在20世纪作曲家中居于领先地位。

9. 埃尔加

【答案】英国作曲家。早年以写作合唱曲著名,管弦乐曲《谜语变奏曲》和清唱剧《杰隆修斯之梦》树立了他作为一流作曲家的声誉。音乐风格极为个性化,以色彩化配器见长,情感表达丰沛热烈,形成独特的“埃尔加风格”。

10.大协奏曲

【答案】巴洛克时期最主要的协奏曲形式,由小组乐器和大组乐器对比竞奏,小组由两件独奏乐器和两件通奏乐器构成,称为“主奏部”,大组包含当时所有的弦乐器和部分管乐器,称为“合奏部”。意大利作曲家科雷利是大协奏曲的创导者之一,作有12首大协奏曲。

11.蒙泰威尔第

【答案】16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作曲家,1590年起供职于曼图亚公爵府,1613年起任职于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歌剧乐派的奠基人,完整留存歌剧作品《奥菲欧》、《尤利西斯返乡记》和《波佩亚的加冕》,确定歌剧中独唱与合唱、主调与复调、声乐与器乐之间的比例关系,强调以音乐手段表达人的情感,创立“激情风格”,并在器乐中采用弦乐的震音和拨弦等新手法。所作世俗声乐作品包括9卷牧歌,努力深化音乐的表现力,运用了大量背离传统的手法,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蒙泰威尔第在继承文艺复兴音乐成果的同时开创了巴洛克新的声乐和器乐风格。

【答案】《荷马史诗》是形成于约公元前8世纪的两部大型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由盲诗人荷马记载编纂而成。

《荷马史诗》以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伊战争为题材,取材精要,叙述生动,反映了公元前12世纪一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状况,采用扬抑抑格六音步诗行写作,节奏感强烈,由行吟诗人边弹里尔琴边诵唱,进行口头传播。

二、简答题

13.格里高利圣咏继续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案】9世纪时,罗马天主教礼拜仪式进行了统一,格里高利圣咏被确里立为一种规范的礼拜音乐,并出现了对礼拜圣咏进行扩展的发展趋势。这种扩展一方而是人们对原圣咏进行进一步修饰和雕琢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追求变化的渴望。因此,在9世纪后的礼仪音乐中,我们看到了几种发展形式,它们表现为两种大的发展倾向,一是横向的扩展,二是复调的发展。其中,格里高利圣咏的横向发展形式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种:

(1)附加段(trope )

即在格里高利圣咏原有的基础上附加或者插入新的材料,形成一个扩展。附加或插入的材料可以是新的歌词,也可以是新的旋律材料。

(2)继叙咏(sequence ):

继叙咏紧接在“哈利路亚”之后,开始在“哈利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所以也有“哈利路哑”的附加段之称。继叙咏最后脱离了“哈利路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形式。

(3)宗教剧(Iatin drama ):宗教剧是10世纪末从格里高利圣咏的附加段演变而来的。最开始由神父在教堂的讲经台上表演,后走出教堂庭院,在传教的过程中逐渐用世俗化的方言取代拉丁语,而且民间艺人常常参与到戏剧表演中。由于这样的做法对基督教教规有所破坏,后来教皇从1210年开始禁止神父在公开场合表演宗教剧。

14.简述勃拉姆斯和他的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德国作曲家。人们把勃拉姆斯与巴赫、贝多芬并列为“三B ”,尽管这种提法的意义不够确切,但它说明了勃拉姆斯在德国音乐史中的地位。勃拉姆斯创作了除歌剧以外一切体裁的作品,在交响曲、室内乐、协奏曲和艺术歌曲方面留下了众多杰作; 他沿用了贝多芬式的音乐形式进行写作,同时作品也带有浪漫主义风韵; 常用无标题音乐形式,提倡音乐中的形式美,反对内容至上的原则,避免标题音乐形式。勃拉姆斯作为莱比锡乐派的一员,曾与以李斯特和瓦格纳为代表的魏玛乐派展开过激烈的学术之争。

(2)重要作品:

①交响曲:四部交响曲、《“学院”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