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妇女社会工作理论
【答案】妇女社会工作的理论是保护和救助妇女权益的理论,可以划分为宏观指导理论和具体指导理论。
(1)宏观指导理论是指有关妇女及妇女问题的基本的、根本的看法的理论,它指导人们从世界观的角度去看待妇女及妇女问题,为保护和救助妇女权益工作提供一般的工作原则,是实践妇女权益保护和救助工作的基础。
(2)具体指导理论是指在开展保护和救助妇女权益工作时具体运用的理论,它指导工作人员在实际保护和救助妇女权益的工作中如何具体地看待、分析每一件妇女权益受侵害的事件,如何具体地开展工作,它主要涉及有关婚姻家庭的理论,以及社会工作的一些理论。
2. 社会工作
【答案】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这个定义还指出,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社会工作是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帮助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
3. 特殊青少年服务
【答案】青少年群体中有一部分需要予以特别的服务,如残疾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应为他们的就学、就业、康复、婚恋提供特别的服务; 再如对一部分违法犯罪青少年,需要提供法律保护、矫正、回归等多方面的服务。对这些特殊青少年,需要通过社会工作使其发扬长处,克服短处,使之贡献社会、回归社会、健康成长。
4. 社会个案工作
【答案】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十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5.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
【答案】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如下:(1)服务对象利益优先:要尽量保护和发展服务对象的权益,这是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区别于其他专业伦理的最重要特点; (2)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3)约束和鼓励并重; (4)权威性。
二、简答题
6. 社会性别理论。
【答案】社会性别是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石,是女性主义的基本分析范畴。
女性主义思潮中有关社会性别的观点和理论认为:
(1)应把社会性别看作一种社会角色
即男女各自从社会中学来的行为及所从事的活动,应承认妇女在生活中亦扮演着中心的和重要的角色,不应忽视或回避妇女问题。
(2)应把社会性别看作一种社会关系
即认为性别是构成社会关系的成分,而且是表明男女两性之间权力关系的一种基本方式,因而必须研究家庭中人们之间的具体关系,探讨社会发展对家庭及不同性别、阶级、宗族关系的人群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3)应把社会性别看作一种实践
即不应把妇女看作被动的社会性别的承受者,而应看到妇女是具有主动性的强有力的参与者,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社会性别给妇女带来的不平等状况的。
7. 简述矫正社会工作者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的主要方法。
【答案】矫正社会工作者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也称为更生保护,其主要方法有:
(1)提供住宿场所
为暂时不被家庭接纳或无家可归的刑释人员解决安身问题,同时在住宿中提供监管和辅导服务,帮助刑释人员顺利完成由监禁环境向开放社会的过渡。
(2)提供就业、就学辅导
寻找工作或继续求学是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社会工作机构和人员在这方面的服务包括对刑释人员进行工作技能培训,帮助介绍职业,帮助联系就学学校等,同时还要通过辅导帮助养成工作和学习的意识与习惯。
(3)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
刑释人员中有相当部分人员具有不良生活习惯,社会工作者的职责也包括为其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帮助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4)提供物质援助
刑释人员往往缺乏生活工作的物质条件,为帮助其尽快建立起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社会工作者应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对其进行物质援助。
8. 简述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
【答案】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主要包括:
(1)新教伦理
新教伦理的核心概念是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信徒可以小必经过牧师和教会组织来建立与上帝的关系,他们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直接接受上帝的指示。新教的这一信仰破除犷宗教的等级制度,在神学领域里树立起个人的权威。
根据基斯一鲁卡斯(A.Keith-Lucas )的研究,新教伦理包含以下基本假设:
①人要为他们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负责;
②人性基本上是罪恶的,但是它可以通过一种意志行动来克服;
③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艰苦工作实现物质繁荣;
④社会的主要目的是维持使物质繁荣成为可能的法律和秩序;
⑤不成功或越轨的人不应受到帮助,虽然应该做出有限度的努力,以便恢复或激发这些失意者为了他们自己更加努力工作;
⑥对变迁的主要激励是在经济或物质方面发现奖赏和惩罚。
基斯一鲁卡斯在这里所阐述的自我负责、意志胜恶、艰苦工作和物质繁荣、法律和秩序、助人自助、奖赏和惩罚等新教的价值观念,许多至今仍然是社会工作价值的组成部分。
(2)人道主义
①人道主义的实质
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巧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它的最初形态是“人文主义”。其实质就是反对神学,提倡人学; 反对神权,提倡人权; 反对神性,提倡人性; 反对愚昧,提倡理性; 反对迷信,提倡科学; 反对神道,提倡人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倡人道主义显然是有进步意义的。
②人道主义的历史功绩
a. 直接触发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动摇了中世纪封建统治的基础;
b. 人道主义和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c. 弘扬了科学和理性的光辉,促进了科学和社会的进步;
d. 以抽象的形式提出了“人”、“人权”、“人性”和“人道”等概念。
③人道主义的组成部分
a. 哲学上的人本主义,它是以人为本位的,而不是以神或别的干什么东西为本位;
b. 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人道主义是自由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
c. 政治上的民主主义,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论基础;
d. 伦理上的人道主义,承认人与生俱来的一切权利,包括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公民等方面的全部权利。
④HPU 观点
在基斯一鲁卡斯那里,人道主义是和实证主义、鸟托邦结合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构成所谓“人道主义一实证主义一乌托邦”(humanist-positivist-utopian )信仰体系,简称HPU 观点,它包括以下基本假设:
a. 社会的主要日的是实现人的物质和情感需要;
b. 如果人的需要被满足,按照HPU 体系所使用的词汇,那么人就会获得善良、成熟、正义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