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青少年社会工作

【答案】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以青少年为案主的社会工作。从过程角度去认识,则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定义为: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兴趣倾向、特长嗜好、家庭背景以及智力等实际情况,予以个别的或集体的辅导,使其获得正常的发展与进步,并启发其个别的才能与志趣,使其发展至最大限度,以贡献于社会和国家。

2. 个别化

【答案】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

个别化处理体现在方方面面:

①社会工作者要了解每一个当事人的特点,主要是心理特点,确定“这一个人,与“那一个人”的不同之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工作。

②在生活(包括饮食起居)、活动和学习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措施。

③在起居上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隐私权,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人保守其隐私的需要。

3. 人格结构

【答案】根据心理分析理论的看法,人格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三者互相制约。

(1)本我是生物的我,根据享乐原则行事,属潜意识层面。

(2)超我则是社会化了的我,对本我的破坏性冲动起制约作用,根据道德原则行事。

(3)自我则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平衡作用,根据现实原则行事。

弗洛伊德指出,一个健康的人格应是这三部分的平衡。本我太弱,会没有了生存愿望; 超我太强大,也会出现精神疾病。

4. 社会环境的含义、特点

【答案】(1)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及其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社会环境包括人造物质环境和纯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的特点有:①多样性:②复杂性:③层次性; ④稳定性:⑤变动性。

5. 差序格局

【答案】在分析传统社会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结构时,费孝通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中的分子一般,大家都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二、简答题

6. 简述社会行政的功能。

【答案】社会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有效的社会福利服务活动的过程,它在增进社会福利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方面:

(1)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行动

①社会行政在将社会政策转变为具体服务的过程中要将宏观政策具体化,从而具有解释政策的功能。

②社会行政要为社会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制定行动方案,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化,社会政策变为提供服务者的具体行动,在其中社会行政发挥着重要的计划功能。

(2)合理运用资源,促进有效服务

社会行政不但在宏观层面上策划社会服务,而且在具体服务的临界层面上对其进行具体的统筹和管理,它的优劣影响着直接服务活动的开展和效果。

(3)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订建议

社会行政人员具备评价社会政策的合理性的能力。他们通过总结经验,可以向决策者提供意见,修订和完善社会政策,使之更具有现实合理性。

7. 简述小组类型。

【答案】小组类型主要包括:

(1)小组的特性

①小组存在于一人以上;

②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③成员对小组持有认同感;

④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⑤小组中有自己的控制方式;

⑥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氛围。

(2)小组的类型

①以小组成员的关系来划分,可以分为初级小组与次级小组。

a. 初级小组很小,成员可以用面对面的方式与任何一个人交流,成员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和相

互影响,可以相互表示积极的或消极的感情。

b. 次级小组的成员有共同的利益或兴趣,但相互问的影响较小而且关系不很亲密。 ②以小组的组成来划分,可以分为组成小组与自然小组。

a. 组成小组是通过外部的影响或干预聚合起来的小组,通常有机构发起或主办人发起两种方式。

b. 自然小组是以自然的方式而小是外部的推动力构成,往往是基于一些自然发生的事件、成员间的自然吸引等,通常没有组成的发起人。

③以小组工作结构来划分,可以分为正式小组与非正式小组。

a. 正式小组具有正式的小组结构,确定的目标和态度。通常,正式小组在指导小组成员行为时有特定的目标。

b. 非正式小组不具有正式的结构。通常,它对小组成员的行为指导没有明确规定的目标。 ④以成员的参与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志愿小组与强制小组。

a. 志愿小组是因成员自身动机和主动性而形成的。志愿小组包括所有的由成员自愿加入的小组。

b. 强制小组不是因成员自身的动机和主动性而形成。

⑤以成员进出的自由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封闭小组与开放小组。

a. 封闭小组从小组聚合的开始到结束,成员自由进出的程度较低,小组较少变动,增加新成员时也往往要经过现有成员的评审。

b. 开放小组是在小组过程的任何时间成员都可以自由出入,小组可经常有变动。

⑥以小组工作的目标来划分,可以分为:

a. 朋辈小组,其目标是促进成员中的朋友关系或社会互动。小组的活动是社会取向的。这样的小组在学校、儿童中心及青年中心等地方最容易找到。

b. 教育小组,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小组成员进行有关他们自己和有关社会知识的学习。所有这类小组的目的都是在于增进小组成员的知识与技巧。

c. 服务或志愿者小组,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小组过程发展成员的潜能和公共责任意识。

d. 兴趣小组,通过组织表演、唱歌和音乐演奏等活动,发展和培养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特别兴趣。

f. 成长小组,致力于为成员提供一定的机会使他们的意识得以觉醒,最终目的是帮助成员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自己的潜能,促进增长健康的社会情绪。

g. 治疗小组,旨在帮助小组成员改变任何反社会的行为,克服个人问题,治愈他们遭遇的创伤。

h. 社会化小组,主要是帮助成员学习社会技巧和能为社会接受的行为模式,以使他们具有在社会生活中的能力。

i. 自助小组或互助小组,是利用小组成员自己的资源作为支持,在沟通与互动中相互影响,实现态度和行为的转变并解决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