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核心卡特尔作为国际公认的危害最大的反竞争行为,各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其规制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宽恕制度的出现可以说为侦破卡特尔案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武器,所以其才有“侦破卡特尔案件的发动机”的称号。我国虽然也对宽恕制度的适用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但是规定的都比较简单、可操作性并不强,这就造成了执法适用过程中的模糊。2013年“奶粉垄断案”的发生使得该项制度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故笔者就想以该案为契机,以案件的基本案情为出发点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剖析我国现行的宽恕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和完善建议。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按照“基本概念解释—案件介绍、案情分析—问题的提出和分析—完善建议”的基本思路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宽恕制度的起源、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以及宽恕制度的适用要件的一些解释说明和归纳总结,使读者对宽恕制度的基本轮廓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为后文的论述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对“奶粉垄断案”的一般分析,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案情的介绍;第二部分是该案涉及的争议焦点,并针对这些争议焦点进行的一些分析和论述。笔者希望从这两个部分的基本阐述来初步的引入宽恕制度在该案中的适用,并由此产生了一些一般性的思考反思,为第三部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是由“奶粉垄断案”引申出我国整个宽恕制度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从主体、对象、适用程序以及处罚体制等几个方面深刻分析了我国宽恕制度在制度设计、立法和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影响我国宽恕制度发挥作用的障碍,也为第四部分的论述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总结升华,主要是针对第三部分提出的由“奶粉垄断案”反映的我国宽恕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切实有针对性的建议。这些建议都是在借鉴一些反垄断法立法比较完备且宽恕制度的实施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经济形式和执法环境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是有一定可行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