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新课程下初中生统计观念的调查与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生,统计观念,调查研究

  摘要


在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社会里,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抉择,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大量无组织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这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统计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人们更好的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统计知识在我国建国以来的历次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除了1952年的《大纲》没有提出统计知识学习的要求外,在后续的几个《大纲》中均将统计知识作为中学数学学习内容之一。2001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首次将“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完备的知识板块纳入其中,并贯穿义务教育从小学到初中的全过程。在“设计思路”中更明确提出应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2002年7月在南非召开的第六届统计学教学国际大会(IC OTS6)的主题也是“形成一个具有统计素养的社会”。可见,加强统计教育,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已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课题。
距离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新课标已达7年之久,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概率统计教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首先明确指出统计观念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当代公民必需具备的基本素养,通过对一些发达国家概率统计教学发展里程的介绍及对我国统计教学的回顾,阐明现阶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统计观念的必要性。
其次,文章介绍了目前学术界对统计观念的界定,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解,阐述了初中生统计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培养方法。
笔者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初中生统计观念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研究新课程实施5年后初中生的统计观念是否很好的形成。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共发放了12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6份,同时还对2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可知,目前初中生统计观念并未很好形成,特别是在解决概率实验中比较机会、利用统计图表交流信息及利用数据说理或决策等方面,这一现象尤为突出。笔者同时对影响初中生统计观念未能很好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认为统计教学的重视程度、教学中是否突出统计观念、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以及现有的教材内容设置和评价方式等四方面都是影响学生统计观念形成的重要原因。最后,笔者针对影响初中生统计观念形成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对同行有所借鉴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