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蚌埠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答案】(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是指转运胞质的还原性氢进入

脱氢,转变为苹果酸进入线线粒体,

参与氧化磷酸化的穿梭代谢途径。草酰乙酸接受胞质

粒体,在线粒体中重新氧化成草酰乙酸,生成的

冬氨酸的形式回到胞液,完成穿梭。

2. 溶原性细菌 进入呼吸链,草酰乙酸通过转氨反应以天

【答案】溶原性细菌是指温和噬菌体的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基因组整合,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3. (年)外显子

【答案】外显子 是既存在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

也存在于成熟的分子中的核苷酸

序列。外显子也指编码相应内含子的中的区域。

4. 染色质(chromatin )与染色体(chromosome )。

【答案】染色质是存在于真核生物间期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种无定形物质。染色质中含有作为骨架的完整的双链DNA ,以及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的RNA 。

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紧密缠绕、折叠、凝缩和精细包装形成的具有固定形态的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简而言之,染色体是一个大的单一的双链DNA 分子与相关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DNA 中含有许多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因。

5. 酶的必需基团。

【答案】酶的必需基团是指与酶活性有关的基团。酶的分子中存在着许多功能基团,

例如

等,但并不是这些基团都与酶活性有关。

6. P/0。

【答案】磷氧比是指经电子与氧结合生成水的过程消耗一个原子的氧所要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或者是生成ATP 的分子数)。电子经过呼吸链的传递作用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用于ADP 磷酸化生成ATP 。经此过程消耗一个原子的氧所要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也是生成ATP 的分子数)称为磷氧比值(P/0)。如NADH 的磷氧比值是2.5,

第 2 页,共 29 页 的

磷氧比值是1.5。

7. 小分子核仁RNA (small nucleolar RNA,snoRNA )。

【答案】小分子核仁RNA 是指真核生物细胞核核仁内的小分子RNA , 与蛋白质构成复合物snoRNP , 其中的一部分参与rRNA 前体核苷酸修饰位点的确定。

8. 简单扩散。

【答案】简单扩散是指不需要消耗代谢能量,小分子物质利用膜两侧的电化学势梯度而通过膜的运输方式。

二、问答题

9. 给大白鼠注射二硝基酿可引起体温升高,试解释原因。

【答案】2,4-

二硝基苯酚(

透性升高,影响了)对电子传递链无抑制作用,

但可使线粒体内膜对的通的进行,使产能过程与能量的贮存脱离,刺激线粒体对氧的需要,呼吸链的氧化作加强,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因此,摄入解偶联剂后会引起大量出汗、体温升高、氧耗增加、值下降、的合成减少。

10.试从营养物质代谢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减肥者要减少糖类物质的摄入量(写出有关的代谢途径及其细胞定位、主要反应、关键酶)?

【答案】因为糖能为脂肪(三酯酰甘油)的合成提供原料,即摄入大量的糖类能转变成脂肪而储存。

6-磷酸果糖激酶、(1)葡萄糖在胞液中经糖酵解途径分解生成丙酮酸,其关键酶有己糖激酶、

丙酮酸激酶;

(2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并在其脱氢酶系催化下氧化脱羧成乙酰

脂肪酸的原料;

(3

)乙酰

酸;

(4)胞液中经糖酵解途径生成的磷酸二羟丙酮还原成盯磷酸甘油,后者与脂酰

移酶催化下生成三酯酰甘油(脂肪)。

11.蛋白质工程研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融合了蛋白质晶体学、蛋白质动 力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学科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研宄领域。其内容主要有:(1)根据需要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的蛋白质;(2)确定蛋白质化学组成、空间结构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3)从氨基酸序列预测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设计合成

第 3 页,共 29 页 后者与草酰乙酸在柠檬用作合成酸合酶催化下生成柠檬酸,再经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出线粒体,在胞液中裂解为乙酰在胞液中被其羧化酶催化生成丙二酰再经脂肪酸合成酶系催化合成软脂在脂酰转

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全新蛋白质。

12.用标记3-磷酸甘油醛的一个碳原子,并加入到酵母提取液中。短时间温育之后,果糖-1,6-二磷酸的酸的第二个

【答案】位含有标记。试问最初标记在3-磷酸甘油醛的什么部位上?果糖-1,6-二磷)上。果糖-1,6-

二磷酸的第二个

(反应结构式略) 标记从哪里获得?(写出反应结构式) 最初标记在3-磷酸甘油醛的醛羰基碳原子(标记从磷酸二羟丙酮的羟基碳原子获得,该标记也来自3-磷酸甘油醛

13.从热力学上考虑,一个多肽的片段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a 螺旋,是完全暴露在水的环境中还是完全埋藏在蛋白质的非极性内部?为什么?

【答案】当多肽片段完全埋藏在蛋白质的非极性内部时,容易形成氢键,因为在水的环境中,肽键的C=0和N-H 基团能和水形成氢键,亦能彼此之间形成氢键,这两种情况在自由能上没有差别。因此相对地说,形成螺旋的可能性较小。而当多肽片段在蛋白质的非极性内部时,这些极性基团除了彼此之间形成氢键外,不再和其他基团形成氢键,因此有利于螺旋的形成。

14.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丙酮酸转变为草酰乙酸。但是,只有在乙酰存在时,它才表现出较高的活性。乙酰的这种活化作用,其生理意义何在?

调节糖异生和糖酵解。当乙酰水平上升时,适当底物通过三羧酸循环【答案】乙酰有利于提供能量,多余的激活丙酮酸羧化酶,促进糖异生,抑制了酵解,不浪费能源。

15.用眼较多的学生、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人群等需要补充维生素A ,请解释其原理。

【答案】维生素A (视黄醇)在体内可被氧化成视黄醛,后者与视蛋白结合形成视紫红质,这是眼球视网膜上的两种感光细胞之一:杆细胞中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在光中分解,在暗中再合成,构成循环。在循环过程中视黄醛有损失,需要从视黄醇(维生素A )得到补充。所以用眼较多的人群需要补充维生素A 。

16.胰岛素分子中包含A 链和B 链,是否代表有两个亚基? 为什么?

【答案】胰岛素分中的A 链和B 链并不代表两个亚基。因为亚基最重要的特征是其本身具有特定的空间构象,而胰岛素的单独的A 链或B 链都不具有特定的空间构象,所以说胰岛素分中的A 链和B 链并不代表两个亚基。

三、论述题

17.论述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之间有何联系。

【答案】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不同代谢途径可通过交叉点上的关键的中间代谢物而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 形成经济、良好的代谢网络。

(1)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的联系

①糖可以转变为脂肪葡萄糖代谢产生乙酰羧化成丙二酰进一步合成脂肪酸,糖分

第 4 页,共 2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