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810综合课[专业硕士]之《管理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概念解释
1. 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答案】(1)最小最大后悔值法的概念
最小最大后悔值法是指管理者在选择了某方案后,如果将来发生的自然状态表明其他方案的收益更大,那么他(或她)会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其最终选择的是后悔值最小的方案。在决策者不知道各种自然状态中任何一种发生的概率的情况下,这种方法的决策目标是避免较大的机会损失。
(2)最小最大后悔值法的步骤
①计算每个方案在每种情况下的后悔值,后悔值一该情况下的各方案中的最大收益一该方案在该情况下的收益;
②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
③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方案。
2. 网络计划技术
【答案】(1)网络计划技术的概念
网络计划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包括各种以网络为基础制定计划的方法,如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组合网络法等。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日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工作。
(2)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点
①该技术能清晰地表明整个工程的各个项目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井指出了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和路线;
②可对工程的时间进度与资源利用实施优化;
③可事先评价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④便于组织与控制;
⑤易于操作,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适用于各行各业以及各种任务。
3. 卢因的变革观点
【答案】美国行为科学家卢因提出组织变革有三个基本阶段:①第一个阶段是现状的解冻; ②第二阶段要转变到新的情况; ③第三个阶段是冻结新的现状。现状可以看作是一种平衡状态,要打破这一平衡状态,解冻则是必要的。解冻一旦完成,就可以推行本身的变革,但仅仅引入变革并不能
确保它持久,需要加以再冻结才能使之保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否则,变革就很可能是短命的,员工又会返回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中。再结冻的目的就是通过平衡驱动力和制约力两种力量,使新的状态稳定下来。
4. 负债比率
【答案】负债比率,是企业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它反映企业所有者提供的资金与外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的比率关系。一般来说,在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债务比率可以很高。确定合理的债务比率是企业成功地举债经营的关键。
5. 德尔菲技术
【答案】德尔菲技术是兰德公司提出的,用于听取专家对某一问题的意见。运用这一方法的步骤是:①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经验的专家; ②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各自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 ③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如果分歧很大,可以开会集中讨论:否则,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④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二、简答题
6. 如何理解计划? 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 请简要说明及其内容。
【答案】(1)对计划的理解
①计划的定义
a. 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周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计划既是决策所确定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展开,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b. 从动词意义上说.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这项行动安排工作包括: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分解任务和目标,选择任务和目标的实现方式,规定进度,检查与控制行动结果等。
②计划的内容
计划内容都包括“5W1H" ,计划必须清楚地确定和描述这些内容:
What----做什么? 目标与内容。Why---为什么做? 原因。Who---谁去做? 人员。Where---何地做? 地点。When---伺时做? 时间。How---怎样做? 方式、手段。
③计划的性质
a. 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b. 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c. 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d. 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④计划的分类
(2)计划编制过程
①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是决策工作的主要任务。制定计划的第一步必须认识我们将要走向何方。目标是指期望的成果。目标为组织整体、各部门和各成员指明了方向,描绘了组织未来的状况,并且作为可以衡量实际绩效的标准。计划工作主要任务是将决策所确立的目标进行分解,以便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活动环节,并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目标。企业的目标指明主要计划的方向,而主要计划又根据反映企业目标的方式,规定各个重要部分的目标。而主要部门的目标又依次控制下属各部门的目标,如此等等。沿着这样的一条线依此类推,从而形成了组织的目标结构,包括目标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目标结构描述了组织中各层次目标间的协作关系。
②认清现在
计划是连接我们所处的这岸和我们要去的对岸的一座桥梁。目标指明了组织要去的对岸。因此,制定计划的第二步是认清组织所处的这岸,即认清现在。认识现在的目的在于寻求合理有效的通向对岸的路径,也即实现目标的途径。认清现在不仅需要有开放的精神,即将组织、部门置于更大的系统中,而且要有动态的精神,即考察环境、对手与组织自身随时问的变化与相互间的动态反应。对外部环境、竞争对手和组织自身的实力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要研究环境给组织带来的机会与威胁,与竞争对手相比组织自身的实力与不足,还要研究环境、对手及其自身随时间变化的变化。“计划的方法”将对此内容进行详细讨论。
③研究过去
虽然“现在”不必然在“过去”的线性延长线上,但“现在”毕竟是从“过去”走来。研究过去不仅是从过去发生过的事件中得到启示和借鉴,更重要的是探讨过去通向现在的一些规律。从过去发生的事件中探求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其基本方法有两种:一为演绎法,一为归纳法。演绎法是将某一大前提应用于个别情况,并从中引出结论。归纳法是从个别情况发现结论,并推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前提。现代理性主义的思考和分析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以上两种,即要么从已知的大前提出发加以立论,要么有步骤地把个别情况集中起来,再从中发现规律。根据所掌握的材料情况,研究过去可以采用个案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形式。
④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前提条件是关于要实现计划的环境的假设条件,是关于我们所处的此岸到达我们将去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