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 膀胱壁毛糙不平,膀胱容积缩小。 边缘多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基底宽,局部膀胱壁变硬,膀胱变形。 逆行造影,表现为充盈缺损且随体位而动。 造影早期无明显异常,晚期膀胱容积减小,表面毛糙,偶可见膀胱壁线样钙化。 可见膀胱一侧壁向膀胱内突出的充盈缺损影,形态可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体位变后病灶无变化。
女性,28岁,因躯干、右下肢烫伤后破溃、疼痛25天,高热4天入院。患者前胸、后背、右大腿面积约35%的皮肤烫伤(深二度20%,三度15%),部分创面涂有黑色膏剂形成硬痂,创面渗出多,见大量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去除表面药物硬痂后见创面污秽、脂肪裸露,布满黄绿色脓苔,有腥臭味,可见紫黑色坏死斑,周围皮肤亦可见出血性坏死斑,创面周围炎性水肿。若患者出现休克最可能的原因是() 失血性休克。 梗阻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
()是历史最为悠久,也是最受到人们关注的医学伦理关系。 医患关系。 医医关系。 医社关系。 以上全部。
女性,49岁,既往有乙肝病史多年,因呕血、排黑粪3天入院,查体:体温38.9℃,脉搏116/分钟,呼吸22/分钟,血压54/35mmHg,昏迷状态,全身皮肤黏膜苍白、黄染,皮肤湿冷。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腹平软,上腹腹壁静脉曲张,腹部压痛、反跳痛等无法判定,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约9/分钟。血常规:血红蛋白42g/L,引起本次休克的最可能原因是() 心源性休克。 梗阻性休克。 分布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
患者女,63岁。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7个月,伴白带增多和腰痛,妇检发现宫颈可见菜花状新生物,直径约4cm,阴道前穹隆亦受累但未达阴道下1/3,左侧宫旁组织增厚但未累及盆壁,宫颈新生物活检示鳞状细胞癌。该患者的治疗应首先选择() A.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手术治疗。 同步放化疗。 手术治疗加放射治疗。
较大囊肿或囊肿位于肾盂肾盏附近可出现肾盂肾盏变形、移位、拉长或缩短、扩大等类似于其他占位病变的表现,但不引起肾盂肾盏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