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牙周病的治疗题库

问题:

[单选] 针对牙龈炎患者,应采取的措施是()

A . 彻底的洁治术,以及个人认真的菌斑控制
B . 每隔6~12周接受1次专业性的洁治术
C . 定期使用口腔抗菌药物
D . 每天用漱口水代替刷牙
E . 龈下刮治术

患者女性,25岁,因“上唇挫裂伤后的瘢痕导致唇缘错位”来诊。查体:上唇左侧唇峰边缘有1cm长的瘢痕,与上唇缘呈60°角,致使上唇缘断开并错位,考虑使用“Z”成形术进行整形。设计“Z”成形术时,应该将“Z”形的中轴放在() 红唇上。 白唇上。 瘢痕线上。 红白唇交界线上。 人中嵴上。 修复体边缘的位置放置正确的是() 探诊深度≤1.5mm,冠缘应在龈下1.0mm以内。 探诊深度为1.5~2.0mm,冠缘不应超过龈沟深度的2/3。 探诊深度>3.0mm,应行切龈术使龈沟在1.5mm以内。 冠缘距龈沟底至少0.5mm,不得延伸至沟底。 只有在前牙因美观需要、龋损已达龈下或牙冠较短需增加固位等情况下,才考虑将冠缘放至龈下。 关于听神经瘤手术治疗的常见入路及各自优缺点,正确的说法是() 乙状窦后入路可用于切除各类听神经瘤。 颅中窝入路适用于内听道内小型听神经瘤(<1.5cm),尤其向桥小脑角扩展不超过0.5cm者。 经迷路入路对小脑的牵拉最小,有利于保留面神经。 颅中窝入路颞叶易受牵拉损伤。 经迷路入路有利于保护听力。 关于颈部筋膜间隙的解剖,叙述正确的有() 单纯咽旁间隙的下界止于上纵隔。 单纯椎前间隙的下界可到骶骨。 单纯咽后间隙的下界止于后纵隔。 单纯“危险间隙”的下界止于前纵隔。 咽后间隙下方与内脏间隙(气管间隙)相互交通。 根据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在气相色谱中,下列选项()是最恰当的提高分离度方法。 增加柱长。 降低塔板高度。 增加柱温、改变流动相和固定相的性质。 降低柱温、改变流动性和固定相的性质。 针对牙龈炎患者,应采取的措施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