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822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要学习以及你准备怎样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
【答案】(1)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原因(意义所在)
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必胜的信念。
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的基本方法
①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丰富的实际,又用以指导活生生的实际。但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不可能自发地转化、上升为理论,总要通过人们有意识的主观实践活动,取得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经验,再通过抽象思维、理性思考把它系统化、条理化,才能形成科学理论。
②世界联系中国
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20世纪的历史实践证明:没有世界社会主义,也就不会有中国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能不受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要了解中国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就要深入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 要立足中国,了解外国,借鉴世界; 还要争取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够在多方面为推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③成就联系挫折
从世界到中国,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历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波浪式地迂回前进的。总的看来,成就是越来越大,挫折是暂时的、局部的。“吃一堑,长一智”,只要我们善十从挫折中认真总结并真正吸取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又会重新取得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成就。正是在空想社会主义试验屡遭失败之时,科学社会主义拔地而起,横空出世。
④现实联系历史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到当今这个态势,是社会主义历史长期发展的合乎规律的产物。要
深入了解社会主义的现实,就必须认真联系社会主义的历史进行系统的考察。西欧历史上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条件下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在另外一些国家类似的条件下又可能部分地再现。所以不发达国家在实现社会主义过程中某些空想因素的再现是有社会历史根源的。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未能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是有历史根源的。
⑤现在联系未来
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幼年时期。当今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要加快体制改革,在发展新科技革命方面急起直追,迎头赶上,就能更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放眼世界,我们还要看到,当今资本主义世界正在悄悄地发生重大的新变化,以信息化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正方兴未艾,资本主义各方面社会化的程度都在提高,多种社会主义因素正在逐步增长。只要现在联系未来,就能开拓视野,豁达胸怀,更加明了世界社会主义今后发展的轨迹,更能促进世界社会主义未来的拓展。
2. 试述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世界社会主义前景的关系。
【答案】(1)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2)全球化与世界社会主义前景的关系体现在:
①社会主义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及所处的国际环境相适应,使社会主义具有越来越显著的国家特色和民族形式;
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将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逐渐突破计划经济模式;
④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社会主义将是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但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⑤各国社会主义在强调本民族特点和独立自主的同时,会更加注重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力量之间的联系与协作。
3. 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提供的启示
①要重视市场作用;
以市场为取向,承认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及市场的积极作用,实现从产品生产到商品生产的转变,是新经济政策的一个核心问题。因为只有利用商品市场经济,才能活跃农业,进而振兴工业,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同时才能在国营企业实行“商业化原则”,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
②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
转向新经济政策后,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力图建立单一社会主义共有制的做法,实行租让制和租借制。同时,列宁还主张重视发展合作制,认为这是农民最容易接受的过度到社会主义
的唯一道路。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存在,互相促进,繁荣经济,是落后国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真正便捷之路
③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列宁指出:对于执政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就是先锋队往前跑得太远,’,同时他非常严厉地批评了当时党内存在的各种官僚主义、特权思想、腐化堕落等现象。列宁主张从严治党,注意纯洁党组织; 主张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党政之间有各自的职权范围。实行党政分开是列宁对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④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改革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管与制约。布尔什维党掌握政权之后,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权力过度集中的现象。在转向新经济政策后,这种权力过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改革党的领导体制的同时,还要对国家机关进行改造,反对官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搞建设;
②经济发展要遵循经济规律,要循序渐进;
③要大胆的采用外国先进的发展经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⑤要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建设国家的热情。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