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编后
【答案】编后,又称编后小议、编者附记、编辑后记、编余等,是对新闻报道或文章的一点联想和发挥。它用于简要说明编辑部对有关新闻报道或文章的基本态度,目的是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和报道思想,给人以深思的余地。编后的写作要求论题单一,分析扼要,不宜重复新闻中的事实,只要点出思想即可,可拟标题,也可不拟; 可以署名,也可不署。
2. 军事评论
【答案】军事评论是指对战争中的战局、战场、战役、战斗和非战时期的防务战略、战备、军事演习等军事形势或军事行动进行的评论和分析,其形式包括社论、述评、观察家文章、军事发言人谈话、新闻分析等多种体裁。
3. 论据
【答案】论据是指评论文章中使论点得以成立和促其深入的相关材料,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没有论据的论点,论点一经产生,它就必须以一定论据为前提。一篇评论文章要说服人、引导人,特别是把那些不同意见者拉到自己一边,没有充分的事实和理论,也是不能奏效的。
4.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
【答案】新闻宣传总是要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这就决定新闻评论的政治性。我国的新闻媒介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有着鲜明的立场和态度。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些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5. 本报评论员文章
【答案】本报评论员文章是指由本报评论员撰写或以本报评论员名义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它作为结合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配写的重头评论,旨在体现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6. 带音响评论
【答案】带音响评论是指把音响引进广播评论的尝试,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评沦形式。有的电台在播出这类评论时,又称“录音评论”、“录音述评”。伴随着事物或事件的音响,往往是事实的组成部分或表现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发挥类似事实的作用,成为评论的“由头”
或论据。恰当运用音响,等于给广播评论添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说理手段。
7. 由头
【答案】由头是指挑开话题、引发议论的媒介或孕育论点诱发思维的“引线”。各种不同的评论体裁,在由头运用和由头的构成上有所不同,或者以所依托的新闻报道的事实为由头,或者以具体的思想矛盾作为由头,或者以直接输入文中的新闻性事实为由头,或者以历史典故、文学形象、谚语格言作为由头,均有其各自的选择,由此显示了各自的特性。
8. 新闻评论
【答案】新闻评论是指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包括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感随笔、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或节目)的总称。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是新闻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简答题
9. 电视评论的解说、论述性语言有哪些特点和要求?
【答案】电视评论的解说、论述性语言有以下几个特点和要求:
(1)似断实连,与画面、同期声互为补充
电视评论(特别是电视述评)的解说、论述性语言与文字评论不同,报刊评论一般独立成篇,本身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电视评论的解说与论述性语言一般不能独立存在,只是电视评论各类语言中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与其他要素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如果把解说词从节目中单独抽出来,就会发现它们显得东一句、西一句,思维上存在着跳跃,段落间不够连贯,逻辑上也时常显得不够完整,但正是这种不连贯和不完整,才为画面、同期声等电视评论的其他要素提供了应有的空间。
(2)简捷流畅,具有口语化的特征
电视评论的解说、论述性语言是为“说”而写的。因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简练准确地叙述事实和分析议论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考虑到电视广泛的群众性和转瞬即逝的传播特点。在写作解说词时应尽量使用通俗、生动的大众化语言和易受性较强的口语化方式。
(3)逻辑严密,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
电视评论与电视报道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理论色彩和思辨性。因而,在发挥电视长于表现事实、展示过程优势的同时,以收集、整合而成的各方意见为基础,适时地做出准确的分析、发表精当的议论,是显示电视评论逻辑力量和增强其评析力度的关键所在。
10.以个人署名发表的新闻评论,主要有哪几种?
【答案】由作者个人署名的评论,通常称之为专栏评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专论
新闻媒体编辑部约请某一方面专家或权威人士,就他们有深入研究或熟悉的某个专门问题发表意见的文章,是既有现实性又有理论性的一种评论形式。一般都发表在显要位置。但由于是个人署名,权威性和郑重程度较编辑部文章为小。
(2)新闻时评
新闻时评是近年来在媒体上蓬勃兴起、深受公众欢迎的一个公共话语载体。时评往往就社会关注度高的新闻事件,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事件,以及公众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作及时、准确、深刻的评论。一事一议,就事论理,注重议题的新闻性、观点的鲜明性、作者的广泛性。它强调在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发言,积极抢占舆论制高点,从而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时评要求持论尖锐,文风清新,语言简洁,明白晓畅。
(3)思想评论
这是运用较为普遍、群众性较为广泛的一种评论形式,报纸上开辟的许多评论栏目,以及某些杂感、随感录等等,都可以隶属于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它的主要特点是从群众角度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开展群众性的自我教育,使媒体能比较多地反映群众的声音。
其题材涉及的面很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无所不谈,大多以思想认识问题作为主要评论对象,以帮助人们澄清是非、提高认识为口的。论述问题时注重就实论虚,夹叙夹议。
(4)微型评论(又称“小言论”或“袖珍评论”)
主要指论题单一,分析扼要,篇幅简短,运用灵活,一般占有固定版面位置的一种小型评论形式。以短见长,以精取胜,短而有味,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有“今日感”、“时代感”、“新鲜感”,往往在某点上拨动受众的心弦,使人有所获益。(5)网络评论(含博客、微博中网友言论)
其特色是快速反应、鲜明犀利、公开透明、双向互动。微博言论的迅捷、“草根”、贴近和大众化,使传统评论面临严峻的考验。
11.简述梁启超关于“时务文体”特点的淦释。
【答案】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最著名的报纸为梁启超任主笔的《时务报》,创办于19世纪90年代的上海。此时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己经发动并迅速推向高潮。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主将之一,其报刊政论感情奔放,笔端酣畅。他写过数百篇评论时事和介绍西学的文章,形成别具一格的“时务文体”。这种新颖的报刊论说文体,引起文坛的重视。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对这种文体的特点作过概述:
(1)“纵笔所至,略不捡束”,即信笔写来,不拘一格,既冲破八股文和桐城派古文的古奥矜炼的局限,又兼收散文、骄文之所长,意至笔随,洒脱奔放。
(2)“平易畅达,时杂以但语、韵语及外国语法”,即文字流畅,词汇新颖可读,使用新鲜的俗语和外来语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