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827微生物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光能自养微生物有产氧与不产氧两大类,前者如_____等,后者如_____等。
【答案】蓝细菌;光合细菌
2. 在有鞭毛的细菌中,一端生鞭毛的代表菌如_____和_____等,周生鞭毛的代表菌如_____和_____等。
【答案】铜绿假单胞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3. 微生物寄生于其他微生物的例子如_____、_____; 微生物寄生于植物的例子如_____; 微生物寄生于动物的例子如_____。
【答案】噬菌体;蛭弧菌;各种植物致病菌;各种动物致病菌
4. DNA 分子中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嘌呤取代称为_____。
【答案】颠换
5. 某些细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大量黏性物质围集在细胞壁外面,使细菌与外界环境有明显
,这种物质称为_____,有的细菌,这种黏性物质互相融合在一起,,称之为_____。的边缘成为_____
【答案】荚膜;一团胶状物;菌胶团
6 厌氧乙酰-CoA 途径又称_____途径,.这种非循环式的
和_____等化能自养细菌中。
【答案】活性乙酸;产乙酸菌;硫酸盐还原菌;产甲烷菌
7. 支原体是一类_____、介于_____和_____之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其中有一类专门感染植物的支原体,称为_____。
【答案】无细胞壁;独立生活;细胞内寄生生活;类支原体
8. 在微生物学历史上,固体培养基的发明人是_____,用于固体培养基的优良凝固剂琼脂的发明人是_____。
【答案】Koch ;Hesse 夫人
_____固定机制主要存在于一些_____、
9 —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条件下,.经过不同的代谢途径最终会产生不同数量的ATP , 例如经EMP 途径可净产_____个ATP ,经HMP 途径产_____个ATP ,经ED 途径产_____个ATP , 而经EMP+TCA途径则可产_____个ATP 。
【答案】8; 35; 7; 36〜38
10.可以结合并吸收自由DNA 分子的细菌细胞所处的状态称为_____。
【答案】感受态
二、名词解释
11.中枢免疫器官。
【答案】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部位。
12.非循环光合磷酸化(non-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答案】非循环光合磷酸化(non-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这是各种绿色植物、藻类和蓝细菌所共有的利用光能产生A TP 的磷酸化反应。其特点为:①电子的传递途径属非循环式的;②在有氧条件下进行;③有有利于红光吸收,
同时产生A TP (产自和2个光合系统,含叶绿素a , 反应中心的吸收光波为)和(产自);⑤还原力,中的含叶绿素b ,反应中心的吸收光波为)、还原力[H](产自和电子。 有利于蓝光吸收;④反应中可[H]来自分子的光解产物
13.平稳期(plateau )。
点的时期。
14.免疫印迹。 【答案】平稳期(plateau )是指感染后的宿主细胞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效价达到最高
【答案】免疫印迹,又称蛋白质印迹,是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复杂样品中的某种蛋白的方法。其原理:将混合抗原样品在凝胶板上进行单向或双向电泳分离,然后取固定化基质膜与凝胶相贴。在印迹纸的自然吸附力、电场力或其它外力作用下,使凝胶中的单一抗原组份转移到印迹纸上,并且固相化。最后应用免疫复盖液技术如免疫同位素探针或免疫酶探针等,对抗原固定化基质膜进行检测和分析。
15.羧酶体(carboxysome )。
【答案】羧酶体是指在若干化能自养细菌中含有的多角形细胞内含物。大小与噬菌体相仿,约lOnm , 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的
16.属名。 固定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答案】属名是一个表示该微生物主要特征的名词或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单数,第一个字母
应该大写。其词源可来自拉丁语、希腊语或其他拉丁语化的外来词,也有以组合的方式拼成。
三、简答题
17.嗜酸性微生物有什么特点。
【答案】(1)定义:
嗜酸微生物,又称嗜酸菌,是指只能生活在低
菌和古生菌。
(2)嗜酸性微生物的嗜酸机制: 它的嗜酸机制可能是细胞壁和细胞膜具有排阻外来和从细胞中排出的能力,且它们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还需要高H+浓度才能维持其正常结构。
18.菌种衰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对衰退的菌种进行复壮?如何区分菌种的衰退、污染和饰变?
【答案】(1)菌种衰退的原因: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遗传性的变异绝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在变异中,退化性的变异是大量的,而进化性的变异却是个别的。
(2)衰退菌种的复壮:不自觉、认真地对突变体进行人工选择,菌种会大量的自发变突,最终导致菌种退化。
(3)菌种的衰退、污染和饰变的区分:
①衰退是由于自发突变使某物种原有一系列生物学性状发生量变或质变的现象;
②饰变是外表的修饰性改变,意即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而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③杂菌污染是其他微生物的侵入、生长和繁殖而造成的。
19.为什么微生物学直到十九世纪才得到发展? 作为学科奠基人巴斯德和科赫的做出哪些贡献?
【答案】(1)因为微生物有个体微小、群体外貌不显、种间杂居混生和形态与其作用后果之间很难被认识等特点,人类对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并始终包围在人体内外的微生物长期缺乏认识。从1676年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起,直至1861年近200年的时间里,微生物的研宄基本上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的阶段。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柯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宄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宄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
(2)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①巴斯德的主要贡献:
a. 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b. 免疫学预防接种;
c.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的;
条件下,在中性pH 下即死亡的微生物;嗜酸微生物的细胞内pH 仍接近中性,各种酶的最适pH 也在中性附近。专性嗜酸微生物是一些真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