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辽宁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费加罗报》

【答案】《费加罗报》是法国现存历史最久的日报。1854年创办时为周报,1866年改为日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柯蒂集团掌握。1949年售与普鲁沃斯特集团,1975年转手给埃尔桑报团。这是份言论性报纸,政治态度历来保守,内容着重政治新闻、国际新闻及文学艺术,社会和体育新闻也很出色,是法国有名的“质报”。通常三十多版,图文并茂,逐日轮流出各种专版,周末出增刊《费加罗画报》。该报广告收入丰厚,读者对象主要是资本家、经理、政界和社会上层人士。

2. 叙事分析

【答案】叙事分析是一种社会研究方法,源自叙事学,叙事学则源自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叙事学认为任何一个文本都会有背后的讲述人进行叙事,一切大众媒介的内容都是叙事,通过分析这些文化实践和媒介内容等,可以得出研究结论。一个文本是有自身的一定结构的,媒介内容就是通过这些二元对立冲突及发展来讲述的。这种结构可以说存在于任何一个叙事文本中。叙事分析就通过寻找并分析这些二元对立,继而挖掘出意识形态是如何讲述二元对立的。在叙事分析中不仅仅关注叙事的内容,还把注意力放在叙事方式上,所有的这些方面构成了叙事分析中重要的方面。

3. “政治既有倾向”假说

【答案】政治既有倾向是指人们在接触媒介信息或宣传之前己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是拉扎斯菲尔德等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概念。他们在对1940年美国大选的研究中发现,当人们就选举投票或其他政治问题做出决策之际,这种决策的结果并小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基本上取决于人们迄今所持的政治立场。后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既有倾向的作用并不仅止于政治问题领域,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人们的态度和行动同样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既有倾向的制约。

4. 哈钦斯委员会

【答案】哈钦斯委员会即“新闻自由委员会”,是20世纪著名的学术团体。该委员会成立于1944年初,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领导组成。委员会用两年多的时间,对美国新闻自由现状进行了调查,前后听取了多家报纸、杂志、广播电台以及多位电影界人士的证词和意见,在1947年发表了第一期报告《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也称哈钦斯报告)。这份报告先明确了大众传播责任的原则,从根本上奠定了社会责任学说的理论基础,确立了人众传播社会责任思想的问世,也宣告了一个相较于传统自由主义传播理论更成熟的新闻自由观的诞生。

5. 民主参与理论

【答案】民主参与理论又称受众参与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

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 ②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 ③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 ④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比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民主参与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险或平等性。

6. 朗曼模式

【答案】朗曼模式是美国广告学专家肯尼思·朗曼经过长期的研究,创建的一个广告投资模式,朗曼指出,任何品牌的产品或服务的广告,其广告效果只能是在临限(threshold ,不做广告时的销售额)和最大销售额之间的某数值。

二、简述题

7. 以培养分析为例,你认为一个传播理论可以同时包含不同的研究范式吗?

【答案】我认为一个传播理论可以同时包含不同的研究范式,具体分析如下:

(1)培养分析自提出之日起,就一直面临着批评与回应。根本原因来自该研究跨越了实证与批判两个范式。从形式上看,该研究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结论,但是从理论内核来看,它又是一个宏观的、批判的理论,其锋芒直指整个社会的权力结构与意识形态控制,实证调查的结果与宏观结论之间的逻辑链难免脱节。意识形态间题被实证和管理的研究视为不够“科学”,缺乏明确界定且无法做到价值中立,一般被排除在讨论之外。此外,培养分析在讨论电视的影响时,反对形式逻辑的线性因果关系,而代之以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培养不是一个单向的一次性过程,这一思路更接近于批判的传统而不是实证的传统。

(2)但是从批判的范式来看,培养分析又过分拘泥于实证数据研究,陷入定量客观主义的神话,无视观众意义的解读过程,既不能全面地阐释整个生产与消费过程,也不能深入地讨论霸权的接受过程,同样不能令人满忌。

(3)培养分析一方面说明不同研究范式间并不是水火不容,另一方面它的尴尬处境也向我们展示了超越不同研究范式造成的两难。格布纳认为,它既不是实证(或管理)的,也不是批判的,而是一种很难被归类的“批判的自由一多元主义”。

8. 李普曼新闻理想。

【答案】沃尔特·李普曼是美国著名的政论家、专栏作家,是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其新闻思想主要如下:

(1l 舆论观

近代以来的社会中,公众舆论主要作为一种政治现象,源头为开放的舆论生成与流通系统和封闭的舆论制造与灌输系统。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第一次全面的梳理,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关于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的观点

①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②刻板成见是指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

(3)议程设置的研究

此研究最早起始于李普曼的《公众舆论》,虽然书中没有使用议程设置这一名词,但是他表达了这样的基本思想:媒体创造了我们头脑中的象征性的想象,这些想像有可能与人们经历的外在世界完全不同。他论证了大众媒体是现实世界的某个事件和我们头脑中对这个事件的想象之间的主要连接物。

三、论述题

9. 如何提升机构(政府和企业)官方微博的影响力。

【答案】继2011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应用元年”后,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猛,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媒介使用平台。其中,政府和企业的微博,亦可被称为“政务微博”,在传递政府和企业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提升官方微博的传播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政务微博应学会直面负面信息,继而实现自我批判

政务微博特点之一就是报喜不报忧,对负面的曝光信息唯恐遮掩不及。随着民间舆论场日益强大,民间监督的不断加强,政务微博应该敢于向公众自我揭短,勇于承认工作不足,并在公众的督促下不断完善和提高,从而拉近与普通网民的距离。

(2)政务微博可以形成政府舆论场,抢占舆论引导权

北京“7"21”特大暴雨自然灾害发生后,北京消防、水润京华、平安北京、交通北京与16区县政务微博持续不断发送官方消息、雨情信息,合力形成了官方舆论场。暴雨过后,有谣言称房山一养老院200名老人死于暴雨灾害,房山区政府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发布调查结果,敬老院死亡人数为零,有力地澄清了事实。作为此次灾害较为严重地区的政务微博,房山区政府官方微博,在微博中直播救灾工作,时时播报灾情,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为政府应对灾害赢得了主动。

(3)提高活跃度

提高政务博文的数量与质量,时时发布民众最关心的最新政务微博,关注周围热点,回答民众关切的问题,增强与民众的互动性。

(4)整合传统媒体信息筛选及公信力资源,构建多级传播体系

微博上虚假信息泛滥,对于虚假信息,真实客观恰恰是官方微博的优势所在。官方微博可将自身的信息筛选能力、累积的公信力和微博的快速、互动、便利等传播特点相整合,可以在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