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类意识

【答案】“类意识”,即意识的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一切生物,不管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什么地位,都承认其他有意识的生物与自己属于同一类。吉丁斯从亚当·斯密的人类情感说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类意识”概念。他认为,由于人们以相同的方式对相同的环境刺激加以反应,所以,人们意识到大家是同类。

2. 工业社会

【答案】工业社会,是建立在志愿合作和个人自我节制的基础上。工业社会始终是以个人具有同样的自由,包括商业活动的自由为其特征的。社会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所进行的合作是一种志愿的合作。就像一个具有发达给养系统的动物获得分散的和非集中化的调节器官那样,有着发达给养系统的社会机体,当它取得了工业类型时,也趋向于借助从众多的阶级当中产生出它的抵抗力量,使其基本的调节器官分散。

3. 社会控制

【答案】社会拎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 狭义的社会控制,特指对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它可以协调社会运行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修正他们的运行轨道,控制他们的运行方向和运行速率,使之功能祸合、结构协调、相互配套、尽量使各社会运行系统同步运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4. 价值合理性行动

【答案】价值合理性行动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在分析社会行动类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主要是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举止的一一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取得成就的行动。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的行动。

5. 攻击与赞同命题

【答案】这个命题包括两个方面:

①当个人的行动没有得到期待的报酬或者受到了没有预料到的惩罚时,就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 也因此会出现攻击性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可能对他更有价值。

②当个人的行动得到预期的报酬,甚至超过期望值时,或者没有得到预期的惩罚时,他就会感到高兴,心理上也会赞同这种行为,而且行为结果的价值也会增大。

总之,这一命题指出报酬期待必须与实际报酬相一致,否则就可能产生情绪上的波动。

6. 功能分化

【答案】功能分化,是伴随着社会结构进化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例如,在一个原始的狩猎部落里,猎手和武士是由同一部分人担任,没有发生彼此分离的现象。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结构口益变得复杂,其社会各部分的功能也出现了自然分化的现象。在定居的农业社会里,耕作者和武士的角色己不再由同一部分人担任,逐步形成相互独立的两部分人。在一个小的部落联盟里己开始出现初步的政治设施,随着一个更大的政治单位的形成,社会结构的进化和功能的分化更为明显。这时开始出现领袖、统治者和国王。他们成为与普通群众、被统治者和臣民们对立的阶级或阶层,执行着与后者完全不同的社会功能。

7. 专门理论

【答案】专门社会学理论是该体系结构的第二个等级、中间层次。专门社会学理论的概念系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的“中级理论”概念引申而来,苏联社会学界对此并不隐讳。专门社会学理论作为该体系结构中的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贯通整体结构的作用。不言而喻,它在该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环。这里所说的专门社会学理论,是指各分科社会学的理论观点,如家庭社会学、劳动社会学、城市社会学

8. 等同论

【答案】随着资产阶级社会学受到批判和退出历史舞台,建设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任务便尖锐地提了出来。这时苏联理论界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认识还很肤浅,片面地把历史唯物主义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这一时期里“等同论”的观点占据了统治地位。

二、简答题

9. 怎样看待“公社”和“社会”这对范畴在社会学史上的意义?

【答案】“公社”和“社会”这对范畴在社会学史上的意义:

(1)滕尼斯试图把历史主义的思想和唯理论的立场观点结合起来。

(2)对滕尼斯来说,关于“公社”和“社会”及其性质的认识并不限于或停留在确定它们历史的对立,更重要的毋宁说是将两者概括为社会学上的认识形式和方法论工具。

(3)滕尼斯通过阐述“公社”和“社会”这对范畴,把发展史的观点和系统社会学的观点联系在一起。

(4)“公社”和“社会”作为对历史发展的理论总结,它对社会学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表现为这两个相关物出现在一切人类关系中。它们是所有社会生活的两种基本形式,也是进行社会学分析的基本概念。

10.怎样理解和评价默顿关于社会结构显功能与隐功能的论述?

【答案】(1)社会结构的显功能与隐功能

①含义

默顿把客观性结果区分为显性的功能和隐性的功能。显性功能论是社会行动者共同期望并明显表现出来的功能; 隐性功能论则是社会行动者预先没有预见并表现不明显的功能。

②实质

默顿关于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显功能与隐功能的区分,实质上是从社会活动结果的分析提出了社会功能的隐蔽性和不可预见性问题。他认为,帕森斯等人讨论的结构功能都是明显的可预见的,他们忽视了对隐蔽的和不可预见的功能的研究。事实上,研究明显可预见功能不如研究隐蔽不可预见功能更有意义。因为社会学理论不能仅仅描述可见的经验事实,更重要的应当去揭不那些已经发生但尚未被人们认识的功能、作用和结果,以及根据直接源于经验事实的判断去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结果或功能。

(2)评价

①默顿提出了显功能和隐功能,实质上提出了社会功能的隐蔽性和不可顶见性问题。通过揭示事物的隐功能可以增加对社会进行功能分析的深度。

②默顿提出的对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等的隐功能的分析,往往可以得出同人们的一般性见解相反的结论,使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够更全面一些。

③弥补了之前社会学家在分析功能时,对隐蔽的和不可预见的功能的研究的缺口。

11.奥尔森的搭便车理论。

【答案】搭便车理论是山美国社会学家曼柯·奥尔逊在《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与团体利益》中提出来的。所谓“搭便车”行为,就是集体中的个人选择不合作的行为,但又获得了与其他成员相同的收益。

(1)在奥尔森(M.Olson )看来,影响或阻碍集体行动的突出问题便是“搭便车”行为。所以,要达到集体行动,就必须对个人行为加以约束,解决“搭便车”问题。集体行动的实现,既是制度变迁的动力,同时也受制度安排的影响。不同的制度安排,对预防“搭便车”行为的作用不同,因而对集体合作的激励作用也就不同。

(2)集体行动理论提出了达成集体行动的几个重要条件,有些条件是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满足的,但制度的效力即惩罚力度以及有差别的分配原则即激励机制这两个条件较为容易满足。也就是说,要促进集体内的合作或集体行动的实现,有效的惩罚和激励机制是必要的。通过这两种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制约集体内的“搭便车”行为。

12.孔德都提出哪些社会学的研究方一法? 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孔德认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其基本内容分别为:

(1)观察法:孔德认为,观察法是社会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社会学研究社会规律是建立在对社会事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孔德把在实证理论指导下的观察称为“合理的观察”。没有理论的指导,观察者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看到的只是一此孤立的事实。他从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