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蓝仙鹟属(Cyornis)隶属于鸟纲(Aves)雀形目(Passeriformes)鹟科(Muscicapidae),包括25个种,其分布贯穿南亚,从印度次大陆到东南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都有该属物种的分布。除了部分物种(包括以前属于林鹟属的灰胸仙鹟、绿背仙鹟和棕尾仙鹟)外,其余物种的体色雌雄异色,雄性上体蓝色,下体主要是蓝色和白色,或橙色和白色。雌性多为棕色。早期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声学、动物地理学等方法对蓝仙鹟属鸟类开展了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系统发生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分子技术的研究方法作为研究鸟类系统发生的一种手段,被学者广泛使用。但是针对蓝仙鹟属鸟类的系统发生和分类的研究存在诸多空白,属内种间的关系并不清楚,且有些亚种的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商榷。
本研究选用3个线粒体基因(cytb,COI,ND2)和5个核基因(BRM,CHD1Z,MUSK,myo和Z185),共8个分子标记约6 Kbp的基因序列对蓝仙鹟属鸟类部分物种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囊括了18个物种的70个个体,并结合了贝叶斯法、似然法等系统发生构树法和分析方法,对蓝仙鹟属鸟类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本研究利用BEAST软件基于分子标记cytb基因对蓝仙鹟属部分物种分化时间进行了估算;用Raven Pro 1.5 对部分蓝仙鹟属物种的声音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不支持白尾蓝仙鹟属于蓝仙鹟属的早期分类观点;
(2)山蓝仙鹟和蓝喉仙鹟的不同亚种存在深度分歧的种群结构;
(3)蓝喉仙鹟的亚种Cyornis rubeculoides glaucicomans在声音方面与其他的亚种区别很大,建议将其提升为种,并为中国特有种;
(4)Cyornis rubeculoides klossi亚种与蓝喉仙鹟在越南南部的其他亚种出现了隔离分布;最近在中国广东省发现的种群,从羽被特征上看属于C. r. klossi,但在所有的位点分析中都发现与海南蓝仙鹟聚在同一个分支,其分类地位值得进一步研究。